都城雜詠

· 宋褧
流珠聲調錦琵琶,韋曲池臺似館娃。 羅袖舞低楊柳月,玉笙吹綻牡丹花。 龍頭瀉酒紅雲灩,象口吹香綠霧斜。 卻笑西鄰蠹書客,牙籤緗帙費年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流珠聲調:形容琵琶聲如流珠般清脆悅耳。
  • 錦琵琶:裝飾華麗的琵琶。
  • 韋曲池臺:指京城的池臺,韋曲是唐代長安城的一個地名,這裏泛指京城。
  • 館娃:指宮女或歌女。
  • 羅袖:舞女的衣袖。
  • 楊柳月:形容月光下的楊柳,也暗喻舞女輕盈的舞姿。
  • 玉笙:一種用玉裝飾的笙,音色清脆。
  • 牡丹花:這裏比喻笙聲之美。
  • 龍頭:指酒壺的嘴,形似龍頭。
  • 紅雲灩:形容酒液如紅雲般美麗。
  • 象口:指香爐的出香口,形似象鼻。
  • 綠霧斜:形容香菸繚繞,如綠霧斜飛。
  • 蠹書客:指埋頭苦讀的書生。
  • 牙籤:指書籤。
  • 緗帙:淺黃色的書套,這裏指書籍。

翻譯

琵琶聲如流珠般清脆,京城的池臺宛如宮女的居所。舞女的羅袖輕舞,彷彿讓楊柳間的月光都低垂了;玉笙的音色清脆,彷彿吹開了牡丹花。酒壺的龍頭傾瀉出如紅雲般美麗的酒液,香爐的象口吹出繚繞如綠霧的香菸。相比之下,西鄰那位埋頭苦讀的書生,卻只是在浪費年華於書本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京城夜晚的繁華景象,通過琵琶、舞女、笙聲等元素,展現了宴會的熱鬧與歡樂。詩中「流珠聲調錦琵琶」等句,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使得音樂和舞蹈的美感得以生動展現。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諷刺了那些只知埋頭讀書而不知享受生活的書生,表達了詩人對於生活樂趣的追求和對書呆子式生活的批判。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