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趙魯瞻海岸冬日晚歸

· 宋褧
白塔高標射紫霞,烏棲宮樹客投家。 燒香人拜彎弓月,穿市兒攜剪綵花。 苜蓿地眠朝退馬,蒲桃園隔宴回車。 人生要縱長安眼,何事能容便面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紫霞:紫色的雲霞,常用來形容美麗的晚霞。
  • 烏棲宮樹:烏鴉棲息在宮廷的樹上,形容夜晚的景象。
  • 燒香人:指在寺廟或宗教場所燒香拜佛的人。
  • 彎弓月:形容月亮像彎弓一樣,這裏可能指月初或月末的月亮形狀。
  • 穿市兒:穿梭於市集的年輕人。
  • 剪綵花:剪裁製作的花朵,可能是指節日的裝飾或手工藝品。
  • 苜蓿地:種植苜蓿的地方,苜蓿是一種牧草。
  • 朝退馬:指官員或貴族早晨退朝後騎馬回家。
  • 蒲桃園:種植葡萄的園子。
  • 宴回車:宴會結束後乘車返回。
  • 長安眼:指在長安(古代中國的首都,今西安)的視野,這裏比喻開闊的視野或經歷。
  • 便面遮:用扇子或其他物品遮擋面部,這裏可能指避免直接面對或表達。

翻譯

白塔高高聳立,映射着紫色的晚霞,烏鴉在宮廷的樹上棲息,旅人正趕回家中。燒香的人在拜月,月亮彎彎如弓,市集中的年輕人攜帶着剪裁的彩花。苜蓿地裏,早晨退朝的馬兒得以休息,葡萄園外,宴會結束後的車輛正返回。人生應該放眼長安,盡情體驗,爲何要容忍用扇子遮擋自己的視線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傍晚時分的景象,通過白塔、紫霞、烏鴉等自然元素,以及燒香人、市集青年等人物活動,展現了豐富的社會生活畫面。詩中「彎弓月」和「剪綵花」等形象生動,富有節日氣氛。結尾的「長安眼」與「便面遮」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應開闊視野、不應自我封閉的哲理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又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