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丁祀聞鼓吹感懷

· 吳當
上丁脩祀又春分,鼓吹聲傳旅夜魂。 世路荊榛迷聖域,沱江菸草怨王孫。 空憐宇內干戈滿,無復河間禮樂存。 上國風雲清廟閟,中天日月素王尊。 春秋攝獻元臣重,爵秩追崇祝號敦。 束帛承筐先俎豆,牢牲升鼎從羔豚。 公侯顯相千金幣,犧象宗彝九醞樽。 玉磬編鐘歌大呂,朱弦疏越奏雲門。 諸生襟佩趨鵷序,百辟冠裳謹駿奔。 翠積宮庭寒肅肅,光生花樹曉焞焞。 秦坑灰燼遺經墜,王業陵遲古道昏。 霄翮倚風留退鷁,轍鱗隨水化冥鵾。 八音夔律何由正,六典周官詎易論。 自嘆白頭思紹述,謾垂青簡照乾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丁祀:古代春秋兩季對孔子的祭祀。
  • 脩祀:舉行祭祀。
  • 鼓吹:古代的一種音樂形式,此處指祭祀時的音樂。
  • 旅夜魂:旅途中的夜晚,思緒萬千。
  • 荊榛:荊棘和雜草,比喻艱難困苦的環境。
  • 沱江:江名,此處可能指具體的江河,也可能泛指。
  • 王孫:貴族子弟,此處可能指孔子。
  • 干戈:戰爭。
  • 清廟:古代帝王的宗廟。
  • 素王:指孔子。
  • 攝獻:主持祭祀。
  • 束帛:捆綁的絲綢,古代用於祭祀。
  • 承筐: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器具。
  • 俎豆: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器具。
  • 牢牲:祭祀用的牲畜。
  • 升鼎:將祭品放入鼎中。
  • 羔豚:小羊和小豬,祭祀用的牲畜。
  • 顯相:顯赫的輔助者。
  • 犧象:祭祀用的犧牲和象牙。
  • 宗彝:古代祭祀用的酒器。
  • 九醞樽:盛放九種酒的酒器。
  • 大呂:古代音樂中的一個音階。
  • 朱弦疏越:紅色的絃樂器,聲音悠揚。
  • 雲門:古代音樂的一個曲目。
  • 諸生:指參加祭祀的學者。
  • 襟佩:衣襟和佩飾,指學者的裝束。
  • 鵷序:古代學宮的臺階。
  • 百辟:指百官。
  • 駿奔:迅速奔走,指祭祀時的忙碌。
  • 翠積:綠色的積累,指宮廷的裝飾。
  • 焞焞:光明照耀的樣子。
  • 秦坑:指秦始皇焚書坑儒。
  • 王業:帝王的基業。
  • 霄翮:高空的翅膀。
  • 退鷁:退縮的鷁鳥,比喻退縮不前。
  • 轍鱗:車輪痕跡中的魚鱗,比喻微小的變化。
  • 冥鵾:深海的鵾鳥,比喻深遠的事物。
  • 夔律:古代音樂的律制。
  • 六典:古代的六種法典。
  • 周官:周朝的官制。
  • 紹述:繼承和闡述。
  • 青簡:古代的書籍。

翻譯

春分時節舉行丁祀,祭祀的鼓吹聲在旅途中夜夜迴響,勾起我的思緒。世間的道路荊棘叢生,迷失了聖人的領域,沱江的菸草似乎也在怨恨着貴族子弟。空自憐憫宇內戰亂頻仍,再也找不到河間那樣的禮樂文化。上國的風雲在清廟中顯得莊嚴,中天之日月的光輝照耀着孔子的尊榮。春秋時節主持祭祀的大臣地位顯赫,追封的爵位和祝號都顯得莊重。祭祀時,束帛承筐先擺放祭品,牢牲隨着羔豚一起升鼎。公侯顯赫的輔助者獻上千金幣,犧象宗彝九醞樽中盛滿美酒。玉磬編鐘奏出大呂之音,朱弦疏越演奏雲門之曲。諸生衣襟佩飾整齊地趨向學宮的臺階,百官冠裳嚴謹地忙碌着。宮廷中翠綠的裝飾寒意肅肅,花樹在晨光中顯得光亮照人。秦坑焚書坑儒,遺留下來的經書墜落,王業衰敗,古道昏暗。高空的翅膀依靠風勢退縮,車輪痕跡中的魚鱗隨着水流變化而深遠。八音的夔律如何能正,六典周官的議論豈是易事。自嘆白髮思緒萬千,想要繼承和闡述,只能留下青簡照耀乾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丁祀的描寫,表達了對古代禮樂文化的懷念和對現實戰亂的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典故和象徵,如「荊榛」、「沱江菸草」等,形象地描繪了世道的艱難和文化的衰落。同時,通過對祭祀場景的細緻描繪,展現了古代祭祀的莊嚴和隆重,以及對孔子的尊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深切緬懷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

吳當

元撫州崇仁人,字伯尚。吳澄孫。幼以穎悟篤實稱,長精通經史百家言。從祖父至京師,補國子生。澄卒,從之學者皆就當卒業。用薦爲國子助教,預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除翰林修撰,累遷翰林直學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肅政廉訪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閩,參預鎮壓農民軍,奪回建、撫兩郡。尋以被誣解職。陳友諒據江西,欲用之,不從,乃執送江州,拘留一年。後隱居廬陵吉水。有《學言詩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