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湮 (yān):淹沒,泛指水患。
- 鉅河:指大河,這裏特指黃河。
- 畚鍤 (běn chā):古代用來挖土的工具,這裏指勞役。
- 徵科:指徵收賦稅。
- 黃巾社:指農民起義,黃巾是東漢末年農民起義的標誌。
- 赤子戈:指百姓拿起武器反抗。
- 銘石:刻有文字的石頭,常用來紀念或警示。
- 嵯峨 (cuó é):形容山勢高峻,這裏比喻銘文深刻。
翻譯
帝王憂慮洪水氾濫,人們渴望開鑿大河。 萬方百姓勞苦挖土,各郡縣苦於徵收稅賦。 處處是黃巾起義的社團,紛紛是百姓拿起武器。 千年的遺恨猶在,銘刻在石頭上,深刻而高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社會的水患、勞役和民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和百姓的苦難。詩中「帝患湮洪水」與「人思鑿鉅河」形成對比,表達了人們對治水工程的渴望和對安定生活的嚮往。後兩句「萬方勞畚鍤,列郡困徵科」則揭示了百姓在重稅和勞役下的艱辛。最後兩句「千年遺恨在,銘石寫嵯峨」則是對歷史遺留問題的深刻反思,表達了對歷史教訓的銘記和對未來的警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時代苦難的深刻關注和對歷史教訓的沉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