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同學士李惟中趙子期及國學官攜酒東嶽宮後園看杏花

· 吳當
祠廟出東城,風雲拱百靈。 神光通御闕,天影抱彤庭。 隙地多幽事,芳辰聚德星。 道人偏愛客,更許制茅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祠廟:供奉祖先或神明的廟宇。
  • 東城:城市的東部區域。
  • 風雲:比喻變幻莫測的局勢或景象。
  • 拱:環繞,護衛。
  • 百靈:指各種神靈。
  • 神光:神聖的光輝。
  • 通:連接,通達。
  • 御闕:皇宮的大門。
  • 天影:天空的影像。
  • 彤庭:紅色的庭院,指皇宮。
  • 隙地:空閒的土地。
  • 幽事:幽雅的事物。
  • 芳辰:美好的時光。
  • 德星:比喻有德行的人。
  • 道人:指道教的修行者。
  • 制茅亭:建造茅草亭子。

翻譯

廟宇矗立在東城,風雲環繞護衛着百神。 神聖的光輝通向皇宮大門,天空的影像擁抱紅色的庭院。 空閒的土地上滿是幽雅的事物,美好的時光裏聚集了有德行的人。 道士特別喜愛客人,更是允許建造茅草亭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明日與學士們一同遊覽東嶽宮後園看杏花的情景。詩中,「祠廟出東城」一句,既點明瞭地點,又通過「風雲拱百靈」營造出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氛圍。後兩句通過對「神光」與「天影」的描繪,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氛圍。而「隙地多幽事,芳辰聚德星」則展現了後園的幽雅與美好時光中人們的聚集。最後,「道人偏愛客,更許制茅亭」則表現了道士對客人的熱情與好客,同時也爲整個場景增添了一抹溫馨與愜意。

吳當

元撫州崇仁人,字伯尚。吳澄孫。幼以穎悟篤實稱,長精通經史百家言。從祖父至京師,補國子生。澄卒,從之學者皆就當卒業。用薦爲國子助教,預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除翰林修撰,累遷翰林直學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肅政廉訪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閩,參預鎮壓農民軍,奪回建、撫兩郡。尋以被誣解職。陳友諒據江西,欲用之,不從,乃執送江州,拘留一年。後隱居廬陵吉水。有《學言詩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