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奉迎皇太子寶章龔左司賦詩遂次其韻

· 吳當
萬世尊皇極,重光啓帝猷。 草儀周典禮,特筆魯春秋。 鶴駕高門出,龍章別殿收。 承祧稱主器,監國贊成謀。 旭景前星煥,春宮御氣浮。 輦前新蔟仗,花外不聞騶。 甲觀三千里,霓旌五色斿。 珊珊蒼玉佩,穆穆翠雲裘。 定命迎仙莢,禎符錫範疇。 龍媒初效力,雁序總停輈。 宿雨猶涵潤,涼風颯似秋。 九重思繼述,四海念懷柔。 自昔經綸密,應知德業優。 朝宗脩貢篚,畫一接康侯。 燀赫張天步,從容仰冕旒。 穆生存醴久,疏傅錫金稠。 問學虛前席,登瀛列舊遊。 國惟隆本幹,時已播恩休。 亦有樗材散,寧無匠石求。 濡毫雖儗頌,健筆愧難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皇極:指皇帝的統治。
  • 重光:再次輝煌。
  • 帝猷:帝王的謀劃。
  • 草儀:草擬的儀式。
  • 特筆:特別記載。
  • 魯春秋:指《春秋》,魯國的歷史記載。
  • 鶴駕:指皇帝的車駕。
  • 龍章:指皇帝的文書。
  • 承祧:繼承祖先的遺業。
  • 監國:指皇帝不在時,由太子或其他皇族成員代行國政。
  • 旭景:旭日初昇的景象。
  • 前星:指皇帝。
  • 春宮:太子的宮殿。
  • 御氣:皇帝的氣息。
  • 蔟仗:排列整齊的儀仗。
  • :古代騎馬的侍從。
  • 甲觀:指宮殿。
  • 霓旌:五彩的旗幟。
  • 蒼玉佩:青色的玉佩。
  • 翠雲裘:翠綠色的雲紋裘衣。
  • 仙莢:傳說中仙人所食的豆莢。
  • 禎符:吉祥的符瑞。
  • 範疇:範圍,指天命所及的範圍。
  • 龍媒:指皇帝的使者。
  • 雁序:指排列有序的雁羣,比喻官員的行列。
  • 宿雨:連綿的雨。
  • 九重:指皇宮。
  • 繼述:繼承和發揚。
  • 懷柔:安撫遠方,使歸順。
  • 朝宗:朝見皇帝。
  • 貢篚:進貢的物品。
  • 康侯:指有德的諸侯。
  • 燀赫:顯赫。
  • 天步:指皇帝的步伐。
  • 冕旒:皇帝的冠冕。
  • 穆生:指皇帝。
  • 疏傅:指疏遠的師傅。
  • 錫金:賜予金帛。
  • 樗材:指無用的木材。
  • 匠石:指技藝高超的石匠。
  • 濡毫:沾溼毛筆。
  • 健筆:有力的筆觸。

翻譯

萬世尊崇皇權,再次輝煌開啓帝王的謀劃。草擬周朝的典禮,特別記載魯國的春秋。皇帝的車駕從高門出發,皇帝的文書在別殿收取。繼承祖先的遺業,被稱爲主要的器物,監國時贊成其謀劃。旭日初昇的景象中,皇帝的光輝在前星中煥發,春宮中皇帝的氣息浮動。輦前的儀仗新近排列整齊,花外不再聽到騎馬侍從的聲音。宮殿三千里,五彩的旗幟飄揚。青色的玉佩珊珊作響,翠綠色的雲紋裘衣穆穆動人。迎接仙人所食的豆莢,吉祥的符瑞賜予天命所及的範圍。皇帝的使者初次效力,官員的行列總停輈。連綿的雨還涵潤,涼風颯颯如秋。皇宮中思考繼承和發揚,四海之內思念安撫遠方。自古以來,治理國家的策略密不可分,應知德業優。朝見皇帝進貢物品,畫一接見有德的諸侯。顯赫的皇帝步伐,從容仰望皇帝的冠冕。皇帝長期生存,疏遠的師傅賜予金帛。學問虛前席,登瀛列舊遊。國家隆本幹,時已播恩休。也有無用的木材散落,難道沒有技藝高超的石匠尋求。沾溼毛筆雖擬頌揚,有力的筆觸愧難比擬。

賞析

這首作品以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典故,讚美了皇權的尊崇和帝王的偉大。詩中通過對皇宮、典禮、皇帝的描繪,展現了皇權的威嚴和帝國的繁榮。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皇帝德業的讚美和對國家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詩歌的藝術特色。

吳當

元撫州崇仁人,字伯尚。吳澄孫。幼以穎悟篤實稱,長精通經史百家言。從祖父至京師,補國子生。澄卒,從之學者皆就當卒業。用薦爲國子助教,預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除翰林修撰,累遷翰林直學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肅政廉訪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閩,參預鎮壓農民軍,奪回建、撫兩郡。尋以被誣解職。陳友諒據江西,欲用之,不從,乃執送江州,拘留一年。後隱居廬陵吉水。有《學言詩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