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三首

玉露彫傷草木衰,風雲慘澹見旌旗。 南征車馬無消息,北去關河有蔽虧。 畫棟雲飛滕閣曉,胡牀月上庾樓時。 遙應此地成蕭瑟,日落江城畫角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露:指秋露,晶瑩如玉。
  • 彫傷:凋零,損傷。
  • 慘澹:暗淡無光。
  • 旌旗:旗幟的統稱。
  • 蔽虧:遮蔽,不全。
  • 畫棟:彩繪的棟樑。
  • 滕閣:指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是著名的古建築。
  • 胡牀: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
  • 庾樓:指庾信樓,位於江蘇揚州,是古代文人雅集之地。
  • 蕭瑟:形容景色淒涼。
  • 畫角:古代軍中樂器,形似喇叭,吹奏時聲音悲涼。

翻譯

秋露如玉,凋零了草木,萬物衰敗,天空中風雲暗淡,隱約可見飄揚的旌旗。南征的車馬杳無音訊,北去的關河之路被遮蔽不全。滕王閣的畫棟在雲中飛翔,庾信樓的胡牀在月光上升起。遙想此地已變得淒涼,夕陽西下,江城之中,畫角聲聲悲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天的淒涼景象,通過「玉露彫傷草木衰」和「風雲慘澹見旌旗」等句,傳達出深秋的蕭瑟和戰爭的陰影。詩中「南征車馬無消息,北去關河有蔽虧」反映了戰亂時期的信息隔絕和旅途的艱險。後兩句通過對滕王閣和庾信樓的描繪,展現了文人雅集的場景,與前文的戰爭景象形成對比,增強了詩的意境深度。結尾的「日落江城畫角悲」更是將淒涼的氛圍推向高潮,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和平的嚮往。

吳景奎

元婺州蘭溪人,字文可。七歲力學如成人,年十三爲鄉正。劉貞爲浙東憲府掾,闢爲從事,後薦署興化路儒學錄,以母老辭不就。博學,尤善爲詩,詞句清麗,有唐人風。有《藥房樵唱》。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