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仲冬十日會同年周世祥於杭酌酒聯句五首時世祥已致仕矣故云
宴別南宮十六春,那堪世態轉頭新。
飽諳得失幾多事,冷看炎涼無限人。
萬里還家仍戀主,十年爲客頗知津。
寒風細雨杭州會,對酒何妨覓句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辰: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甲辰年即某一個特定的年份。
- 仲冬:冬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十一月。
- 同年:科舉時代稱同榜考中的人,這裏指同一年考中進士的朋友。
- 致仕:古代官員退休稱致仕。
- 南宮:古代指禮部,也代指科舉考試。
- 諳:熟悉。
- 炎涼:比喻人情的冷暖變化。
- 知津:知道渡口,比喻有經驗、有見識。
- 頻:頻繁,多次。
翻譯
在甲辰年的仲冬十日,與同年的周世祥在杭州相會,共飲聯句五首。此時周世祥已經退休,因此詩中有此感慨。
宴別南宮已是十六個春天,世態人情轉瞬之間已更新。 深知世間得失事多變,冷眼旁觀人情冷暖無數人。 萬里歸家仍懷念君主,十年漂泊頗知人生路。 寒風細雨中杭州再相會,對酒吟詩何妨頻頻作。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世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友情的珍視。詩中「宴別南宮十六春」一句,即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又暗含了對往昔的懷念。「飽諳得失幾多事,冷看炎涼無限人」則深刻描繪了詩人對世態人情的洞察與超然。末句「寒風細雨杭州會,對酒何妨覓句頻」則體現了詩人與友人相聚時的愉悅與詩意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豁達的人生觀和深厚的文學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