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揚州次伍子和韻

· 江源
晚呼舟子泊江沙,懷古思鄉詎有涯。 越嶺何年還杖屨,隋宮無處問繁華。 帆檣水國三千里,燈火樓臺幾萬家。 自嘆不才非博望,頻年來泛海天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ù):豈,怎麼。
  • 杖屨 (zhàng jù):柺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 帆檣 (fān qiáng):帆船的桅杆。
  • 博望:指漢代的張騫,因其封號爲博望侯,曾出使西域,故常被用來比喻有遠大志向和才能的人。
  • 海天槎 (chá):指海上的船隻,槎是古代對船的一種稱呼。

翻譯

夜晚讓船伕停船在江邊,思念古人和家鄉的心思怎麼可能有盡頭。 何時能越過山嶺,再次拄着柺杖行走,隋朝的宮殿已無處尋覓昔日的繁華。 帆船在水國中航行三千里,燈火輝煌的樓臺有幾萬家。 自我感嘆沒有足夠的才華,不像博望侯那樣,多年來只能頻繁地乘船在海上漂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夜晚泊船揚州時的深沉感慨。詩中,「晚呼舟子泊江沙」描繪了夜晚泊船的場景,而「懷古思鄉詎有涯」則直接抒發了作者對古人和家鄉的無限思念。後兩句通過對越嶺和隋宮的描寫,進一步以景生情,表達了作者對過往繁華的追憶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結尾處,作者自謙不才,與博望侯相比,表達了自己多年來在海上漂泊的無奈和感慨。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自我反思,展現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