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杭大參之河南

十年京國重才雄,汝鄧山川喜借公。 杜甫交遊傾海內,謝家兄弟擅江東。 褰帷正屬瘡痍日,開府元當控扼中。 冬暮遙看南去節,楚天春望北來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京國:京城,指北京。
  • 汝鄧:地名,指河南一帶。
  • 杜甫交遊:指杜甫廣泛結交朋友。
  • 謝家兄弟:指東晉時期的謝安、謝玄等兄弟,他們在江東有很高的聲望。
  • 褰帷:揭開帷幕,指開始工作。
  • 瘡痍:創傷,比喻社會上的疾苦。
  • 開府:設立府署,自選僚屬,指擔任高級官職。
  • 控扼:控制,掌握。
  • 遙看:遠望。
  • 南去節:指南下的使節或官員。
  • 北來鴻:指北上的信使或消息。

翻譯

在京城十年,你以雄才大略著稱,如今你前往河南的汝鄧地區,那裏的山川定會因你的到來而歡喜。你像杜甫一樣廣交天下英才,又如謝家兄弟在江東那樣享有盛名。在這個充滿創傷和疾苦的時刻,你揭開工作的帷幕,擔任重要職務,控制和掌握着關鍵的中樞。冬日裏,我遠遠地望着你南下的使節,期待着春天時,能收到你北上的好消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赴任河南的祝福與期待。詩中,「十年京國重才雄」一句,既讚揚了友人的才華和成就,又點明瞭友人與京城的深厚淵源。後文通過杜甫、謝家兄弟的典故,進一步以歷史人物的成就來比擬友人的卓越。詩的結尾,作者以冬日的遙望和春天的期待,寄託了對友人未來工作的良好祝願和對其消息的深切期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國家社稷的關切。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