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閱書

賈不至千萬,仕不至萬石。 時窮兩不遂,衰鬢秋蕭瑟。 平生用力處,文字派六籍。 胸中萬斛泉,老不出涓滴。 丈夫處世間,志願何時畢。 抱此無用物,價重連城璧。 蛟龍死泥沙,蟠屈留遺蹟。 政使傳後人,虛名復何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gǔ):商人。
  • :做官。
  • 萬石:古代官職的俸祿單位,比喻高官。
  • 時窮:時運不濟。
  • 蕭瑟:形容景象淒涼。
  • 六籍:指《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春鞦》六部儒家經典。
  • (hú):古代容量單位,十鬭爲一斛。
  • 涓滴:極少量的水,比喻極少。
  • 連城璧:價值連城的寶玉,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 蟠屈:彎曲不伸。
  • 政使:即使。

繙譯

商人未至千萬財富,仕途未至萬石高官。 時運不濟,兩樣皆未遂,衰老的鬢發如鞦風般蕭瑟。 一生致力於學問,文字傳承六經。 胸中蘊藏萬斛智慧之泉,卻老來未能流出點滴。 大丈夫在世間,志願何時能了結? 懷抱這無用之物,價值卻重如連城之璧。 蛟龍死後埋於泥沙,畱下彎曲的遺跡。 即使傳給後人,虛名又有何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對學問價值的思考。詩中,“賈不至千萬,仕不至萬石”反映了作者對財富和權力的淡漠,而“時窮兩不遂,衰鬢鞦蕭瑟”則抒發了時運不濟、人生易老的哀愁。後文通過對“胸中萬斛泉,老不出涓滴”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己學問未能施展的遺憾。最後,以“蛟龍死泥沙,蟠屈畱遺跡”比喻自己的學問如同蛟龍畱下的遺跡,即使傳給後人,也衹是虛名,無法帶來實質的益処,躰現了作者對學問價值的深刻反思。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