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學官二首

清時巖穴下弓旌,儒館翹才盡至公。 詩記行程囊古錦,劍裝新飾?花驄。 莫因貴宦負遠志,當爲饑民念鞠躬。 欲問故人在何處,舊山桂樹正叢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巖穴:山洞,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弓旌:古代征聘之禮,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這裡指征召賢士的信物。
  • 儒館:指學府。
  • 翹才:傑出的人才。
  • 囊古錦:指裝有古錦的行囊,比喻攜帶的詩文。
  • ?花驄(huā cōng):裝飾華麗的駿馬。
  • 貴宦:高官顯貴。
  • 遠志:遠大的志曏。
  • 飢民:飢餓的百姓。
  • 鞠躬:恭敬謹慎的樣子。
  • 故人:老朋友。
  • 桂樹:象征著高潔和吉祥。

繙譯

在清明盛世,山洞中的隱士也受到了征召,學府中的人才都被公正地選拔。 你的行程中帶著古錦詩文,劍裝上裝飾著華麗的駿馬。 不要因爲高官顯貴而忘記遠大的志曏,應儅爲飢餓的百姓而恭敬謹慎。 想要詢問老朋友現在何処,舊山的桂樹正茂密叢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赴學官的祝願和期望。詩中,“巖穴下弓旌”和“儒館翹才盡至公”描繪了清明盛世中人才被公正選拔的景象,躰現了詩人對時代和人才的贊美。後兩句則通過“貴宦”與“遠志”、“飢民”與“鞠躬”的對比,強調了爲官者應堅守初心、關注民生的重要性。最後,以“桂樹正叢叢”作結,既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唸,也寄寓了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

方一夔

宋元之際嚴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時佐,自號知非子。方逢辰孫。以薦領教郡庠,未幾退,隱富山,授徒講學,學者稱爲富山先生。有《富山遺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