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戊戌九日感懷賦

· 葉顒
雲鎖當年落帽臺,滿山黃菊爲誰開。 久無異士高人識,長有狂蜂妒蝶猜。 斜日東籬增感慨,西風南國正塵埃。 如何得似承平舊,與客攜壺共酒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正戊戌:指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
  • 落帽臺:典故,出自東晉孟嘉,他在重陽節時帽子被風吹落,後世用以形容文人不拘小節。
  • 異士高人:指有特殊才能或高深學問的人。
  • 狂蜂妒蝶:比喻那些嫉妒心強、行爲輕狂的人。
  • 東籬:指籬笆東邊,常用來指代隱居的地方。
  • 南國:指南方,這裏可能指詩人所在的地方。
  • 塵埃:比喻世間的紛擾和混亂。
  • 承平舊:指過去和平時期的舊時光。

翻譯

雲霧籠罩着那座曾經的落帽臺,滿山的黃菊爲誰而開? 長久以來,沒有非凡之士和高人來賞識,只有那些狂蜂妒蝶在猜測。 斜陽照在東邊的籬笆上,增添了許多感慨,西風正吹拂着南國的塵埃。 多麼希望像過去和平時期那樣,與客人一起攜帶着酒壺,共飲美酒。

賞析

這首作品在重陽節之際,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過去和平生活的懷念和對現實社會動盪的感慨。詩中「落帽臺」和「黃菊」等意象,既體現了節日的氛圍,又隱含了對往昔的追憶。後兩句通過對「狂蜂妒蝶」和「南國塵埃」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