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丙申:指公元1356年,元朝末年。
- 呈時官:向當時的官員呈遞。
- 葉顒:元代詩人。
- 自夏經秋:從夏天到秋天。
- 百日晴:連續一百天晴朗無雨。
- 更兼:再加上。
- 無處不戈兵:到處都是戰亂。
- 千疇萬畝:形容田地廣闊。
- 乾枯盡:乾旱到極點,一切植物都枯死。
- 衰荷:枯萎的荷花。
- 聽雨聲:想象中的雨聲,實際上並無雨。
翻譯
自從夏天到秋天,連續一百天都是晴朗無雨,再加上到處都是戰亂的景象。廣闊的田地全都乾旱到極點,植物枯死,只剩下枯萎的荷花,讓人想象着雨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末丙申年大旱與戰亂並存的悲慘景象。詩中,「自夏經秋百日晴」一句,即以時間的流逝和天氣的持續晴朗,暗示了旱情的嚴重性。「更兼無處不戈兵」則進一步以戰亂的背景,加深了社會的動盪和人民的苦難。後兩句「千疇萬畝乾枯盡,留得衰荷聽雨聲」,通過對枯萎荷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雨水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自然災害與人爲戰亂對農業生產的毀滅性影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深切憂慮和對民生的深切關懷。
葉顒的其他作品
- 《 遊三洞金盆諸峯絕句二十首 》 —— [ 元 ] 葉顒
- 《 漁舟晚泊 》 —— [ 元 ] 葉顒
- 《 乙未八月二十二夜夢宿山寺與僧講道論詩不覺夜分僧賦一聯雲鶴向白雲棲處宿僧從青嶂影邊歸覺而微改其句足成一 》 —— [ 元 ] 葉顒
- 《 用前韻序山家幽寂之趣呈前人十首 其三 》 —— [ 元 ] 葉顒
- 《 春郊即景 》 —— [ 元 ] 葉顒
- 《 興懐 》 —— [ 元 ] 葉顒
- 《 庚子端午次潘明舉韻二律 》 —— [ 元 ] 葉顒
- 《 至正己丑端午日感懷寄輝東陽一詩至戊戌重午又十年矣王弘道見而和之其語句俊爽清健複次韻美之 》 —— [ 元 ] 葉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