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寶宣慰別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張倩仲實轉似西湖詩圖乃知吟嘯湖山之樂輒爲五詩奉答
南屏環擁翠雲堆,誰遣精廬特地開。
祭酒先生甘隱遁,燃藜太乙忽飛來。
胸中礧磈五千卷,門外芙蕖十萬栽。
白日竟拋妻子去,羣仙攜手上瑤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屏:南屏山,位於杭州西湖附近。
- 環擁:環繞包圍。
- 翠雲堆:形容山色蒼翠,如同堆積的雲朵。
- 精廬:精致的居所,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祭酒先生:指古代官職祭酒,這裡可能指某位有學問的隱士。
- 隱遁:隱居避世。
- 燃藜太乙:太乙,星名,燃藜是古代神話中太乙星神賜予的照明之物,這裡比喻有高人指點。
- 礧磈:堆積如山的書籍。
- 五千卷:形容藏書豐富。
- 芙蕖:荷花。
- 十萬栽:形容荷花盛多。
- 白日:白天,這裡指世俗生活。
- 妻子:妻子和兒女。
- 群仙:衆多仙人。
- 瑤台: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繙譯
南屏山環繞著蒼翠如雲的山色,是誰特意開辟了這樣一個隱居之地。 那位祭酒先生選擇了隱居避世,而太乙星神似乎突然降臨,帶來了智慧的光芒。 他的心中藏著堆積如山的五千卷書籍,門外則是盛開的十萬株荷花。 他竟然在白天拋棄了妻子和兒女,與群仙一起攜手登上了瑤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的高潔生活和超凡脫俗的追求。詩中,“南屏環擁翠雲堆”以生動的自然景象開篇,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秘的氛圍。通過“祭酒先生甘隱遁”和“燃藜太乙忽飛來”的對比,展現了隱士的學問與智慧。後兩句“胸中礫磈五千卷,門外芙蕖十萬栽”則進一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隱士的博學和清雅。結尾的“白日竟拋妻子去,群仙攜手上瑤台”更是以一種超現實的想象,表達了隱士對世俗生活的超脫和對仙境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