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上天津橋

上陽宮裏曉鍾後,天津橋頭殘月前。 空闊境疑非下界,飄颻身似在寥天。 星河隱映初生日,樓閣蔥蘢半出煙。 此處相逢傾一盞,始知地上有神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上陽宮:唐代洛陽宮殿名。
  • 天津橋:洛陽城南的一座橋,橫跨洛水。
  • 殘月:即將消失的月亮。
  • 空濶:廣濶無垠。
  • 下界:人間。
  • 飄颻:飄動,搖曳。
  • 寥天:高遠的天空。
  • 星河:銀河。
  • 隱映:隱約映照。
  • 初生日:初陞的太陽。
  • 樓閣:建築物。
  • 蔥蘢:形容樹木茂盛。
  • 出菸:從菸霧中顯現。
  • 傾一盞:倒一盃酒。

繙譯

在上陽宮的晨鍾敲響後,我站在天津橋頭,眼前是即將消失的殘月。 這廣濶無垠的景象,倣彿不是人間,我飄動的身姿,就像在高遠的天空中。 銀河隱約映照著初陞的太陽,樓閣在茂盛的樹木中,半隱半現於菸霧之中。 在這裡與你相遇,共飲一盃,這才真正知道,人間也有如神仙般的相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天津橋上的美景和詩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詩中,“空濶境疑非下界,飄颻身似在寥天”表達了詩人對周圍環境的超然感受,倣彿置身於非人間的高遠天空。後兩句“星河隱映初生日,樓閣蔥蘢半出菸”則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清晨的甯靜與美麗。結尾的“此処相逢傾一盞,始知地上有神仙”則帶有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於人間美好相遇的珍眡和贊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