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

· 杜甫
無數涪江筏,鳴橈總髮時。 別離終不久,宗族忍相遺。 白狗黃牛峽,朝雲暮雨祠。 所過頻問訊,到日自題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使:接受使命出使。
  • 涪江:河流名,位於四川省。
  • 鳴橈:槳聲,指划船時槳擊水發出的聲音。
  • 宗族:同宗的家族。
  • 忍相遺:忍心遺棄。
  • 白狗黃牛峽: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險峻的峽谷。
  • 朝雲暮雨祠:指供奉神靈的祠堂,朝雲暮雨形容祠堂的神聖和神祕。
  • 問訊:詢問消息。

翻譯

無數的涪江筏子,在槳聲中一齊出發。 別離雖然難免,但終究不會太久,宗族之間怎能忍心遺棄。 經過白狗黃牛峽,朝拜朝雲暮雨祠。 沿途頻繁詢問消息,到達目的地後自然會題詩留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杜甫奉命出使的情景,表達了對別離的感慨和對宗族的深情。詩中「無數涪江筏,鳴橈總髮時」生動描繪了出發時的壯觀場面,而「別離終不久,宗族忍相遺」則透露出詩人對家族的依戀和不捨。後兩句通過對地名和祠堂的提及,展現了旅途的艱辛和神祕,同時也預示了詩人到達目的地後將會有的文化活動,即題詩留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卓越的詩歌才華。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