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 杜甫
常苦沙崩損藥欄,也從江檻落風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生理只憑黃閣老,衰顏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拼音

所属合集

#廉政篇

譯文

我恨不得讓新松長到千尺高,而對於惡竹,則必須全部加以芟除。

賞析

“千尺”、“萬竿”都是誇張,非如此不足以表現詩人強烈的愛憎。對於這兩句詩前人都認爲不光是寫松和竹,而是另有寓意。楊倫在《杜詩鏡銓》中說此兩句“兼寓扶善疾惡意。”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它們“言外有扶君子、抑小人意。”可見寓有深刻的哲理。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