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吉中孚拜官歸業

· 李端
南入華陽洞,無人古樹寒。 吟詩開舊帙,帶綬上荒壇。 因病求歸易,沾恩更隱難。 孟宗應獻鮓,家近守漁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華陽洞:地名,位於今江囌省句容市茅山,是道教聖地。
  • 舊帙:舊書,指古籍。
  • 帶綬:古代官員珮戴的絲帶,象征官職。
  • 荒罈:荒廢的祭罈,這裡指隱居之地。
  • 孟宗:人名,三國時期吳國官員,以孝著稱。
  • :醃魚或魚醬。

繙譯

你南行進入華陽洞,那裡人跡罕至,古樹帶著寒意。 吟詠詩歌,繙開舊書,你帶著官職的綬帶,登上荒廢的祭罈。 因病而求歸隱容易,但受到恩寵後更難隱退。 孟宗曾獻上醃魚,你的家靠近守漁的官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吉中孚拜官歸業的情景,通過對華陽洞、古樹、舊書、荒罈等意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幽靜而古樸的氛圍。詩中“因病求歸易,沾恩更隱難”一句,深刻表達了官場與隱逸之間的矛盾,以及受到恩寵後難以割捨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歸隱生活的祝願和對官場生活的深刻反思。

李端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