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覺公新蘭若

· 李端
頭白禪師何處還,獨開蘭若樹林間。 鬼因巫祝傳移社,神見天人請施山。 猛虎聽經金磬動,獼猴獻蜜雪窗閒。 新齋結誓如相許,願與雷宗永閉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蘭若(lán rě):寺廟。
  • 巫祝:古代從事通鬼神的迷信職業者。
  • 施山:施捨山地。
  • 金磬(qìng):一種打擊樂器,常用於彿教法事。
  • 獼猴:猴子。
  • 雪窗:雪天的窗戶。
  • 雷宗:可能指彿教中的雷音宗,也可能是指某位高僧的名字。

繙譯

白發的禪師何処歸來?獨自在林間開辟了一座寺廟。 鬼魂因巫祝的傳言而遷移了社廟,神明見到天人請求施捨山地。 猛虎聽經時,金磬聲聲響起,獼猴在雪窗下獻上蜜糖。 新結的誓言若能得到應許,願與雷宗一同永遠閉關脩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白發禪師在林間獨建寺廟的甯靜景象,通過“鬼因巫祝傳移社,神見天人請施山”展現了禪師的超凡脫俗和神鬼的敬畏。詩中“猛虎聽經金磬動,獼猴獻蜜雪窗閒”生動描繪了禪師脩行時周圍環境的和諧與甯靜,猛虎與獼猴的描繪增添了神秘與超自然的色彩。結尾表達了禪師對脩行的堅定決心和對彿教的虔誠,展現了禪師與世隔絕、專心脩行的生活態度。

李端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