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方韶卿惠古意七篇久不得和五月二十六日將假館宗陽橋稍有閒暇乃爲次韻因寄訊彼中吳子善前輩
德孤誰願高,氣寒誰願清。
斯文鄒魯來,壈坎勞其生。
豈無性命憂,艱難愈同情。
如何及門士,亦作胡越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德孤:德行高潔而孤獨。
- 氣寒:氣質清冷。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
- 鄒魯:古代文化名地,指山東一帶,此指文化傳統。
- 壈坎:坎坷不平。
- 性命憂:對生命的憂慮。
- 愈同情:更加同情。
- 及門士:門下的學生或追隨者。
- 胡越聲:指異族或異地的聲音,比喻不同或異己。
翻譯
誰願意德行高潔而孤獨,氣質清冷而無人親近? 這文化傳統自鄒魯傳來,人生路途坎坷,勞苦一生。 難道沒有對生命的憂慮嗎?在艱難中我們更加同情彼此。 爲何連門下的學生,也發出異己的聲音?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文化傳承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德孤」與「氣寒」描繪了高潔卻孤獨的境遇,而「斯文鄒魯來」則強調了文化傳統的厚重。通過「壈坎勞其生」和「性命憂」,作者抒發了對艱難生活的共鳴和對生命的憂慮。最後,對「及門士」發出「胡越聲」的質疑,反映了作者對文化傳承中異化現象的憂慮和不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文化傳承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