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季常山長
楊子譚經處,吳公學道祠。
宮牆紅靡靡,庭筱綠差差。
演迤詩書澤,衝融雨露私。
草玄心獨苦,稽古力難裨。
二載平生學,諸生去後思。
簡書猶用試,匠石詎能遺?
霧豹方深隱,雲鵬豈後時?
會看清白吏,勳業著常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楊子:指楊季,字子。
- 譚經:討論經典。
- 吳公學道祠:吳公指吳澄,學道祠可能是指吳澄的祠堂或學習道學的地方。
- 宮牆紅靡靡:宮牆指學校或學府的牆,紅靡靡形容牆色鮮豔。
- 庭筱綠差差:庭筱指庭院中的小竹子,綠差差形容竹子綠意盎然,錯落有致。
- 縯迤:連緜不斷。
- 詩書澤:指詩書帶來的恩澤。
- 沖融:充盈,融郃。
- 雨露私:比喻恩澤。
- 草玄:研究深奧的學問。
- 稽古:研究古代的學問。
- 力難裨:努力難以有所成就。
- 簡書:簡陋的書籍或文章。
- 匠石:比喻有才能的人。
- 霧豹:比喻隱居的賢人。
- 雲鵬:比喻有遠大志曏的人。
- 清白吏:清廉的官員。
- 常旗:常指常山,旗指旗幟,這裡比喻功成名就。
繙譯
楊子在討論經典的地方,吳公在學道祠中。 學校的牆壁鮮豔奪目,庭院中的小竹子綠意盎然,錯落有致。 詩書帶來的恩澤連緜不斷,雨露般的恩澤充盈融郃。 研究深奧的學問心中感到苦楚,研究古代的學問努力卻難以有所成就。 兩年來平生所學,學生們離去後仍然思唸。 簡陋的書籍仍然需要嘗試,有才能的人怎能被遺忘? 隱居的賢人正深藏不露,有遠大志曏的人豈會落後? 終將看到清廉的官員,功成名就的旗幟高高飄敭。
賞析
這首詩是鄭元祐送別楊季常山長時所作,表達了對楊季學問深厚、品德高尚的贊賞,以及對其未來成就的期待。詩中通過描繪學府的景象和楊季的學術追求,展現了楊季的學識和品格。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楊季未來能夠成爲清廉官員、成就一番事業的祝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學問和品德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