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年基高士還江東,兼柬張一無二首

爲問江東張道士,著書還了致桑篇? 江湖冷落番君老,雲漢昭回象帝先。 芋火夜煨霜後葉,菜庖朝汲澗中泉。 相依共住知何日? 孤鶴東還意惘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致桑篇:指完成著書立說。
  • 江湖冷落:指在江湖中孤獨無依。
  • 番君:指張一無,即詩中的張道士。
  • 雲漢昭廻:比喻文章光彩照人,如同雲漢星辰。
  • 象帝先:指道家思想中的“象帝”,即宇宙之始,萬物之源。
  • 芋火:烤芋頭的火。
  • (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或烤。
  • 菜庖:廚房。
  • 朝汲:早晨去打水。
  • 澗中泉:山澗中的泉水。
  • 惘然:形容心情迷茫,無所適從。

繙譯

請問江東的張道士,你的著書立說是否已經完成? 在江湖中孤獨無依,張道士已老,但他的文章如同雲漢星辰般光彩照人,躰現了道家宇宙之始的思想。 夜晚用微火烤著霜後的芋頭葉,早晨在廚房裡打取山澗中的泉水。 我們何時才能再次相依共住? 我獨自一人東還,心情迷茫,無所適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江東張道士的思唸與敬仰,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孤獨無依的情感。詩中通過描繪張道士的生活場景,如夜晚烤芋頭、早晨汲泉水,展現了其清貧而自得的生活態度。末句“孤鶴東還意惘然”則以孤鶴自喻,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迷茫與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動人。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