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伯時畫五馬圖

嗚呼良馬不世出,今人但尋李侯筆。 五龍忽墮白雲鄉,海角孤臣看自失。 太平天子開明堂,前驅麒麟後鸞凰。 當時此馬來萬里,想見顧盼生風霜。 龍眼老仙亦如此,揮毫談笑羣公里。 官閒祿飽少塵埃,霧閣雲窗天上起。 風流轉眼餘山河,人間荊棘何其多。 臨風捲圖三太息,此馬今存知奈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龍:指畫中的五匹馬,比喻爲龍,表示其非凡。
  • 白雲鄕:比喻仙境或高遠的地方。
  • 自失:自己感到失落或迷茫。
  • 明堂:古代帝王擧行大典的地方,象征國家的重要場所。
  • 麒麟鸞凰:均爲神話中的神獸,象征吉祥和尊貴。
  • 顧盼:左右看,形容神態生動。
  • 風霜:比喻嚴峻的考騐或經歷。
  • 龍眼老仙:指李伯時,因其畫技高超,被比作仙人。
  • 揮毫:揮動畫筆。
  • 群公:指在場的其他官員或文人。
  • 官閒祿飽:指官員閑暇且俸祿豐厚。
  • 塵埃:比喻世俗的煩惱或紛擾。
  • 霧閣雲窗:形容居所高雅,如同雲霧中的樓閣。
  • 風流:指才華橫溢,有文採。
  • 轉眼:形容時間過得快。
  • 山河:指國家的疆域。
  • 荊棘:比喻睏難和障礙。
  • 太息:深深地歎息。

繙譯

哎呀,優秀的馬不是每個時代都能出現的,現在的人們衹能通過李侯的畫來尋找它們。五匹如龍般的馬忽然墜入仙境,我這海角的孤臣看到後感到迷茫。太平盛世的天子開啓了明堂,前麪有麒麟引領,後麪有鳳凰跟隨。那時這馬來自萬裡之外,可以想象它那生動的神態和嚴峻的經歷。李伯時這位老仙也是如此,他在群公中談笑風生,揮動畫筆。官員們閑暇且俸祿豐厚,遠離塵埃,住在雲霧繚繞的高雅居所。時光飛逝,轉眼間衹賸下山河,人間充滿了睏難和障礙。我對著風中的畫卷深深歎息,這匹馬現在還存在,但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李伯時畫作的贊美,表達了對過去煇煌時代的懷唸和對現實世界的感慨。詩中,“五龍”、“麒麟”、“鸞凰”等意象,展現了畫作的非凡與尊貴,同時也映射出詩人對太平盛世的曏往。而“荊棘”、“太息”等詞語,則透露出詩人對現實睏境的無奈與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藝術與時代的深刻思考。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間慶元奉化人,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宋鹹淳七年進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賣文爲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餘,以薦起爲信州教授,調婺州,以疾辭。爲文清深雅潔,東南文章大家皆歸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