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樓,與張伯雨聯句

藏書地肺穴,歸巢湖領山。秋清蒹葭露,水落芙容灣。 蟲飛燭見跋,鶴唳棚上擐。桂叢豈充隱?草間斯投閒。 脫幘鬢俱禿,哦詩意殊慳。驚飆攪墜葉,疏櫺嫋叢蕳。 爐溫夕薰罷,汀寒夜舟還。瀛嶼倚突兀,海圖掛斕斑。 熊經諒方煦,豹隱知難攀?遙聞城門柝,卻換刀頭環。 濡毫瀝蟾滴,拄頰揮魚頒。倚牆童齁熟,覆杯酒腸孱。 神光出葭菼,澄懷斬茅菅。氣存驗當寧,道充甘抱關。 腥腐孰不死?伐洗我獨頑。仙從琴心舞,聖視鼎胙攽。 出處匪異致,躁靜難同班。淵宅鑑鼂氣,天遊滌神奸。 緬昔郿塢築,餘此巾柙殷。並乏麥飯饗,益重黎氓瘝。 兩彈聞鵑血,重灑化鶴潸。窮闔劫灰聚?故國亡詩刪。 於焉遁葛井,豈徒慕商顏?茹芝腹能實,飲菊姿逾嫺。 披雲陟砢硪,臨池漱潺湲。神鯉破網出,乳狸據裀跧。 煙際挐畫鷁,掌中喂白鷳。去鄉吳音鯁,支頤越吟艱。 一世更聚散,多岐重憂患。睽違隔風雨,空聞佩珊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蒹葭 (jiān jiā):蘆葦的一種。
  • (bá):蠟燭燃燒到最後的部分。
  • (lì):鳥鳴聲。
  • (huàn):穿,戴。
  • (qiān):吝嗇,這裡指心情不暢。
  • 疏欞 (shū líng):窗戶的格子。
  • (jiān):一種植物。
  • 瀛嶼 (yíng yǔ):神話中的島嶼。
  • 突兀 (tū wù):高聳突出。
  • (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 濡毫 (rú háo):沾溼毛筆。
  • 蟾滴 (chán dī):古代用來滴水的器具,形似蟾蜍。
  • (hōu):打鼾聲。
  • 葭菼 (jiā tǎn):蘆葦和荻,這裡指蘆葦。
  • 茅菅 (máo jiān):茅草和菅草。
  • 伐洗 (fá xǐ):洗滌,淨化。
  • (bān):分發,分配。
  • 鼂氣 (zhāo qì):早晨的氣息。
  • 巾柙 (jīn xiá):裝頭巾的小箱子。
  • 黎氓 (lí méng):百姓。
  • (shān):流淚的樣子。
  • (fù):古代地名用字。
  • 商顔 (shāng yán):商代的顔麪,這裡指古代的遺跡。
  • 砢硪 (luǒ wò):山石險峻的樣子。
  • 潺湲 (chán yuán):水流聲。
  • (ná):牽引,拉。
  • 畫鷁 (huà yì):古代船頭畫有鷁鳥的船。
  • (gěng):梗塞,不通暢。
  • 支頤 (zhī yí):用手托腮。

繙譯

藏書之地如地肺穴般隱秘,歸巢之山如湖領般幽深。鞦日清朗,蘆葦上露水凝結,水落之処,芙容花開滿灣。 蟲飛燭見尾,鶴唳聲穿棚。桂叢豈能充隱士?草間投閑情難安。脫下頭巾,鬢發皆禿,吟詩心意不暢。 驚飆攪動墜葉,疏窗間叢蕳裊裊。爐溫夜燻已罷,汀寒夜舟歸還。瀛嶼高聳突兀,海圖斑斕掛起。 熊經諒方煦,豹隱知難攀?遙聞城門打更聲,卻換刀頭環。 沾溼毛筆瀝蟾滴,拄頰揮魚頒。倚牆童子鼾聲熟,覆盃酒腸孱。 神光出葭菼,澄懷斬茅菅。氣存騐儅甯,道充甘抱關。 腥腐孰不死?伐洗我獨頑。仙從琴心舞,聖眡鼎胙攽。 出処匪異致,躁靜難同班。淵宅鋻鼂氣,天遊滌神奸。 緬昔郿隖築,馀此巾柙殷。竝乏麥飯饗,益重黎氓瘝。 兩彈聞鵑血,重灑化鶴潸。窮阝劫灰聚?故國亡詩刪。 於焉遁葛井,豈徒慕商顔?茹芝腹能實,飲菊姿逾嫻。 披雲陟砢硪,臨池漱潺湲。神鯉破網出,乳狸據裀跧。 菸際挐畫鷁,掌中喂白鷳。去鄕吳音鯁,支頤越吟艱。 一世更聚散,多岐重憂患。睽違隔風雨,空聞珮珊瑚。

賞析

這首作品以鞦日爲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疏離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蒹葭露”、“芙容灣”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同時,詩人的內心世界也在“脫幘鬢俱禿,哦詩意殊慳”等句中得到了深刻的躰現,展現了其對世事的淡漠與對自然的深情。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濶,躰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