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渡圖

· 盧琦
風微杜若香,潮滿江聲寂。 扁舟古渡前,推起篷窗白。 山外日未高,波底雲先赤。 隱見杏花村,依稀煙雨隔。 人間行路難,羨此丹青跡。 焉得幷州刀,剪取澄江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杜若:一種香草,這裏指其香氣。
  • 扁舟:小船。
  • 篷窗:船篷上的窗戶。
  • 依稀:模糊不清的樣子。
  • 丹青:繪畫藝術。
  • 幷州刀:古代幷州出產的剪刀,以鋒利著稱。

翻譯

微風中飄來杜若的香氣,潮水滿漲,江聲靜寂。 小船停在古老的渡口前,我推開船篷上的窗戶,一片潔白。 山外的太陽還未升得很高,波浪下的雲彩已先染上了紅色。 隱約可見杏花盛開的村落,彷彿被煙雨隔絕。 人間的路途充滿艱難,我羨慕這畫中的景緻。 真希望能得到一把幷州的剪刀,剪下這澄澈的江水,讓它永遠碧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春江晚渡的寧靜畫面,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妙。詩中「風微杜若香,潮滿江聲寂」傳達了春江的寧靜與芬芳,而「扁舟古渡前,推起篷窗白」則進一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渡口的靜謐。後句「山外日未高,波底雲先赤」巧妙地運用色彩對比,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結尾的「人間行路難,羨此丹青跡」則抒發了對畫中景色的嚮往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思考。

盧琦

元惠州人,字希韓,號立齋。順帝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賑饑饉,止橫斂,均賦役,訟息民安。十四年,農民軍數萬人來攻,被擊退。改寧德縣尹。歷官漕司提舉,以近臣薦,除知平陽州,未上卒。有《圭峯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