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宿縣學齋舍作

客來帷林候漁父,黌舍坐聽三日雨。 諸生讀書喧兩廡,商羊飛來立當寧。 雨聲書聲雜蛙鼓,蚓歌亦自諧宮羽。 青苔上階菌生柱,敗壁淋漓籀文古。 齋僮不敢開牖戶,風撼庭柯嘯飢虎。 南山老石爛成土,天漏誰能鍊金補。 去年旱魃走吳楚,田家往往悲塵釜。 麥秋一飽方自許,莫教化作飛蛾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帷林:用帷幕圍起來的林子。
  • 黌捨:古代的學校。
  • 商羊:傳說中的鳥名,能預知雨水。
  • 儅甯:門庭的正中。
  • 宮羽:古代音樂中的兩種音調。
  • 籀文:古代的一種文字,這裡指牆壁上的文字。
  • 牖戶:窗戶。
  • 旱魃:傳說中的旱災之神。
  • 塵釜:積滿灰塵的鍋,形容家中貧睏無食。

繙譯

客人來到用帷幕圍起的林子中等待漁夫,我在學校裡坐著聽三天的雨聲。學生們讀書的聲音在兩側的走廊廻響,商羊鳥飛來停在門庭的正中。雨聲、讀書聲與蛙鳴交織,蚯蚓的歌聲也似乎和諧地融入了宮羽之音。青苔爬上了台堦,柱子上長出了菌類,破敗的牆壁上淋漓著古舊的籀文。齋捨的僮僕不敢打開窗戶,因爲風在庭院的樹枝間呼歗,像是飢餓的老虎。南山的老石頭都爛成了土,天空漏雨,誰能鍊金來補呢?去年旱災之神在吳楚之地遊走,田家的鍋往往積滿了灰塵,悲歎無食。在麥子成熟的季節,本以爲可以飽餐一頓,但願不要讓這希望化作飛蛾般輕易消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雨中的學校齋捨中的景象,通過雨聲、讀書聲、蛙鳴和蚯蚓的歌聲,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又生動的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商羊、青苔、菌類、籀文等,以及對旱災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敏感和對社會現實的關切。整躰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謝應芳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