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貞壽堂

· 戴良
吳門盡西垂,中有楊母堂。 龍煤鋪作榜,嘉名偉煌煌。 亦既榮祿養,婆娑壽而康。 問胡能致之,惟貞神所相。 是行一不然,萬事易乃常。 不賡眉壽詩,卻詠棘心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吳門:指蘇州。
  • 龍煤:指用龍涎香薰制的墨,這裏指用此墨書寫的匾額。
  • 嘉名:美好的名字。
  • 偉煌煌:非常輝煌。
  • 婆娑:形容舞蹈,這裏指生活得自在。
  • 壽而康:長壽且健康。
  • 貞神:指堅定的精神或神靈的庇佑。
  • :幫助,庇佑。
  • 是行一不然:如果這個行爲不是這樣。
  • 易乃常:容易成爲常態。
  • :繼續,這裏指繼續寫。
  • 眉壽:長壽。
  • 棘心:比喻憂苦之心。

翻譯

在蘇州城的西邊,有一座名爲楊母堂的建築。堂上懸掛着用龍涎香薰制的墨書寫的匾額,上面寫着美好的名字,顯得非常輝煌。楊母在這裏享受着榮華富貴,生活得自在且長壽健康。當問及她如何能達到這樣的境地,她歸功於堅定的精神或神靈的庇佑。如果這個行爲不是這樣,那麼萬事都容易變得平常。沒有繼續寫讚美長壽的詩,反而吟詠了表達憂苦之心的篇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楊母堂的輝煌和楊母的幸福生活,讚美了堅定的精神或神靈庇佑的力量。詩中「龍煤鋪作榜,嘉名偉煌煌」描繪了堂的輝煌,而「婆娑壽而康」則展現了楊母的幸福狀態。最後,詩人通過對比「眉壽詩」與「棘心章」,表達了對堅定精神或神靈庇佑的重視,以及對平凡生活的深刻反思。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