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淵明雜詩

· 戴良
羲馭不肯遲,榮悴詎可量。 舉頭望穹昊,日月已宿房。 隕霜凋衆類,慘慘未渠央。 李梅忽冬實,又復值愆陽。 物化苟如此,只亂我中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羲馭(xī yù):羲和,中國古代神話中太陽神的御者,這裏指太陽。
  • 榮悴(róng cuì):榮枯,指植物的茂盛與凋零,比喻人生的興衰。
  • 詎可量(jù kě liáng):豈能衡量,意指無法預料。
  • 穹昊(qióng hào):蒼天,天空。
  • 宿房(sù fáng):星宿的位置,這裏指日月運行到特定的位置。
  • 隕霜(yǔn shuāng):降霜,霜降。
  • 衆類(zhòng lèi):衆多生物。
  • 慘慘未渠央(cǎn cǎn wèi qú yāng):形容景象悽慘,未有盡頭。
  • 李梅忽冬實(lǐ méi hū dōng shí):李樹和梅樹在冬天結果,指季節錯亂。
  • 愆陽(qiān yáng):指氣候異常,陽氣失調。
  • 物化(wù huà):事物的變化。
  • 中腸(zhōng cháng):內心,情感。

翻譯

太陽運行不肯稍作停留,人生的興衰怎能預料?擡頭仰望蒼天,日月已經運行到特定的位置。降霜使得衆多生物凋零,悽慘的景象似乎沒有盡頭。李樹和梅樹竟然在冬天結果,又逢氣候異常,陽氣失調。事物的變化如果都這樣無常,只會讓我的內心感到混亂。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自然規律的深刻感悟。詩中「羲馭不肯遲」一句,以太陽的運行比喻時間的無情,暗示人生的短暫和不可預測。後文通過對季節錯亂、生物凋零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無常感,使讀者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迷茫和不安。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