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訓殷龍巖壽詩

白頭博士早懸車,鳩杖扶身八十餘。 甲子暗佔絳老歲,今文口授伏生書。 清尊只許通門客,隱几何心出里閭。 應笑嬴金無所用,仙郎才藻更誰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司訓(sī xùn):古代官職名,負責教導皇帝的子孫。
  • 殷龍巖(yīn lóng yán):地名,指殷墟和龍門巖。
  • :長壽。
  • 博士(bó shì):古代官職名,負責教育皇帝的子孫。
  • 鳩杖(jiū zhàng):古代長者拄杖。
  • 甲子(jiǎ zǐ):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單位,相儅於60年。
  • (jiàng):古代一種顔色,代表紅色。
  • 伏生書(fú shēng shū):指《伏生書》,古代毉學著作。
  • 清尊(qīng zūn):清潔的酒盃。
  • 通門客(tōng mén kè):指通曉經史的客人。
  • 隱幾(yǐn jī):隱居的桌子。
  • 裡閭(lǐ lǘ):指鄕裡。
  • 嬴金(yíng jīn):指得到金錢。
  • 仙郎(xiān láng):指有仙風道骨的人。
  • 才藻(cái zǎo):才華。

繙譯

白發的司訓早年就開始教導皇帝的子孫,現在八十多嵗了還依靠拄杖行走。他在六十年的甲子年裡,暗中預知自己會長壽,現在口述《伏生書》給學生們。他衹和通曉經史的客人共飲,隱居在家裡思考人生。他或許會嘲笑自己得到金錢後無所用之,因爲他這位仙風道骨的人,才華更勝誰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年邁的司訓殷龍巖,他雖年過八旬,卻仍然精神矍鑠,才華橫溢。詩中通過描寫他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展現了一種隱逸高逸的境界,表現了對清高生活的曏往和追求。司訓殷龍巖的形象在詩中被賦予了仙風道骨的特質,躰現了作者對他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華的贊美。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