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阮郎歸

· 徐熥
琴調別鶴鏡分鸞。孤燈清夜闌。龍鍾雙袖不曾乾。無人空暗彈。 紅袖褪,翠眉殘。肌消玉釧寬。燕山莫道客衣單。閨中寒更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閨怨:指女子在閨房中的哀怨之情。
  • 阮郎歸:詞牌名,源自南朝宋阮籍的故事,後用以泛指離別後的歸人。
  • 琴調別鶴:指琴聲中模倣離群的鶴,象征離別之情。
  • 鏡分鸞:比喻夫妻分離,鸞鏡即夫妻共用的鏡子。
  • 龍鍾:形容淚水縱橫的樣子。
  • 紅袖褪:指女子衣袖的顔色褪去,暗示時間的流逝和容顔的衰老。
  • 翠眉殘:翠眉指女子美麗的眉毛,殘表示不再完整,暗示女子的憔悴。
  • 肌消玉釧寬:肌膚消瘦使得手腕上的玉釧顯得寬松,形容女子因思唸而消瘦。
  • 燕山:山名,位於今河北省北部,此処泛指北方。
  • 客衣單:指在外的男子衣服單薄,暗示其処境艱難。

繙譯

琴聲中別離的鶴鳴,鏡前夫妻分離的鸞影。孤燈下,清冷的夜晚漸漸深沉。淚水縱橫,雙袖未曾乾透。無人処,空自暗彈琴弦。

紅袖顔色已褪,翠眉不再完整。肌膚消瘦,玉釧顯得寬松。燕山啊,不要說客人的衣服單薄。閨中的寒冷,更是難以承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閨中女子因思唸遠行的丈夫而産生的深切哀怨。通過“琴調別鶴”、“鏡分鸞”等意象,生動地表達了夫妻分離的痛苦。詩中“龍鍾雙袖不曾乾”和“肌消玉釧寬”等句,形象地描繪了女子因思唸而憔悴、消瘦的情景。結尾的“燕山莫道客衣單,閨中寒更寒”則巧妙地對比了外出的丈夫和閨中女子的不同処境,加深了女子孤獨寒冷的感受,表達了深切的思唸和無盡的憂愁。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