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除夕

· 徐熥
莫問殘冬歷一行,且將生計寄絲簧。 燒燈客丐宜春帖,對鏡人凝綵勝妝。 衰鬢又添新歲感,童心猶記少年場。 擁爐坐聽蓮花漏,待進山廚柏葉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丙申:古代以天干地支紀年,丙申即某一年的名稱。
  • 除夕: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即春節的前夜。
  • 殘冬:冬季的末尾。
  • 歷一行:指曆書上的一頁,這裏指一年的結束。
  • 生計:生活的方式或手段。
  • 絲簧:古代的樂器,這裏泛指音樂。
  • 燒燈:點燃燈火,指慶祝節日的燈火。
  • 宜春帖:春節期間貼的春聯或福字。
  • 綵勝妝:指華麗的節日裝扮。
  • 衰鬢:指年老而頭髮變白。
  • 新歲感:對新年的感慨。
  • 童心:像兒童一樣純真的心。
  • 少年場:指年輕時的活動或場景。
  • 蓮花漏:古代的一種計時器,這裏指夜晚的時間。
  • 山廚:山中的廚房,這裏指山中的生活。
  • 柏葉觴:用柏樹葉泡的酒,古代有在節日飲用柏葉酒的習俗。

翻譯

不要問殘冬的歷書翻過了最後一頁,還是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享受音樂上吧。在節日裏,即使客人只是乞討一些春聯,我們也要對鏡精心打扮,穿上節日的盛裝。雖然白髮又增添了新年的感慨,但心中依然保留着少年時的純真和記憶。坐在火爐旁,聽着蓮花漏的滴答聲,等待着在山中的廚房裏,端上用柏樹葉泡製的酒來慶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除夕之夜的景象,通過對比殘冬與新春,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衰鬢又添新歲感」一句,既顯示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無奈,又透露出對新年到來的期待。而「童心猶記少年場」則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純真和對青春歲月的懷念。最後,詩人通過「擁爐坐聽蓮花漏,待進山廚柏葉觴」的描繪,傳達出一種寧靜祥和的節日氛圍和對簡單生活的嚮往。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