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供奉彈箜篌歌
註釋
- 箜篌(kōng hóu):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類似於豎琴。
- 赤黃條索金鎝頭:形容箜篌的裝飾華麗,金鎝頭指的是金色的裝飾物。
- 敕(chì):皇帝的命令。
- 鴛鴦殿:宮殿名,可能指皇帝的寢宮。
- 撥剌(bō là):形容鳥飛起的聲音。
- 珊瑚席:用珊瑚裝飾的席子,形容聲音清脆。
- 錫錫:形容聲音清脆。
- 羅綺屏:用羅綺裝飾的屏風,形容聲音如鈴。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聲音清脆。
- 玳瑁簾(dài mào lián):用玳瑁製成的簾子。
- 真珠箔(zhēn zhū bó):用珍珠串成的簾子。
- 鏘鏘(qiāng qiāng):形容聲音響亮。
- 太清:道家所說的最高的天空。
- 祕館:隱祕的館閣。
- 剝蔥:形容手指纖細。
- 削玉:形容手腕纖細。
- 饒鹽饒醬:形容調味豐富,這裏指音樂的豐富性。
- 崛奇曲:奇特的曲調。
- 曲髓曲肝腦:形容曲調深奧。
- 爇玉燭(ruò yù zhú):點燃玉製的蠟燭。
- 銀燈:銀製的燈。
- 馳鳳闕:形容快速前往皇宮。
- 拜鸞殿:向皇帝的宮殿行禮。
- 瑞錦:吉祥的錦緞。
翻譯
國府的樂手彈奏箜篌,箜篌上裝飾着赤黃色的條索和金色的鎝頭。早晨接到皇帝的命令在鴛鴦殿演奏,夜晚則在明月樓靜靜地歌唱。
坐立不安地抱着箜篌,大拇指調絃,中指撥絃。手腕上的花兒彷彿要舞動着裂開,手下的鳥兒驚飛發出撥剌聲。
在珊瑚席上,箜篌的聲音一聲聲清脆如鳴錫。在羅綺屏風前,每一弦都如鈴聲般響亮。
無論急彈還是慢彈,都十分美妙,適合遠聽也適合近聽。左手低垂,右手高舉,輕鬆地調整音調,彷彿是天賜的才能。
大弦的聲音像秋雁,連續不斷地飛越隴關。小弦的聲音像春燕,喃喃地向人訴說。
手頭動作迅速,手腕柔軟,來來去去如風捲。聲音清泠泠,鳴索索,彷彿垂珠碎玉在空中飄落。
美女們爭相窺視玳瑁簾後,聖人則捲起珍珠簾。大弦長,小弦短,小弦緊快,大弦緩。
初調時鏘鏘作響,像鴛鴦在水上弄新聲,深入人心時,如太清仙鶴在祕館中游走。
李供奉,儀態端莊,身材稍稍六尺一。在外不曾隨便教人,內裏聲音從不輕易傳出。
手指纖細如剝蔥,手腕纖細如削玉,音樂調味豐富,五味俱全。他彈奏的曲調人間無人知曉,彈盡了天下奇特的曲子。
無論是胡曲還是漢曲,聲音都十分美妙,彈奏的曲調深奧,彷彿曲髓曲肝腦。聲音往往空靈地進入門戶,隨風落在春草上。
草頭只覺得風吹入,風來草即隨風立。草也不知風何時到來,風也不知聲音的緩急。
點燃玉燭,點亮銀燈,光照在手上,實在令人憎惡。只照亮了箜篌弦上的手,卻照不亮箜篌聲中的能力。
快速前往鳳闕,向鸞殿行禮,天子每日一次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接,巧妙的音樂一日一變。
實在值得重視,不惜千金買一曲。銀器胡瓶馬上馱,瑞錦輕羅滿車送。
此州好手非一國,一國東西盡南北。除了天上化下來,若向人間實在難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供奉彈奏箜篌的技藝和音樂的美妙,通過豐富的比喻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箜篌音樂的魅力和演奏者的才華。詩中,顧況運用了大量的聲音和視覺形象,如「錫錫」、「泠泠」、「鏘鏘」等,來模擬箜篌的音色,使讀者彷彿能聽到那美妙的旋律。同時,通過對李供奉演奏時的動作和表情的描述,傳達了演奏者對音樂的投入和熱愛。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展現了唐代音樂藝術的繁榮和詩人的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