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僧

· 韓偓
盡說歸山避戰塵,幾人終肯別囂氛。 瓶添澗水盛將月,衲掛松枝惹得雲。 三接舊承前席遇,一靈今用戒香薰。 相逢莫話金鑾事,觸撥傷心不願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歸山:指隱居山林。
  • 戰塵:戰爭的塵埃,比喻戰亂。
  • 囂氛:喧囂的塵世。
  • 瓶添澗水盛將月:瓶中裝滿山澗的水,彷彿盛着月光。
  • (nà):僧衣。
  • 三接:指連續三次的接待或會見。
  • 前席:古代君王在朝堂上接見臣子時,坐的席位。
  • 一靈:指心靈或精神。
  • 戒香:佛教中指持戒清淨的香氣。
  • 金鑾事:指宮廷中的事務,這裏特指與皇帝有關的事情。
  • 觸撥:觸動,引起。

翻譯

都說要歸隱山林避開戰亂的塵埃,但有幾個人真正願意告別喧囂的塵世呢?瓶中裝滿了山澗的水,彷彿盛着月光,僧衣掛在松枝上,引來了雲霧繚繞。連續三次受到前席的接待,心靈現在用戒香來薰陶。相逢時不要談論宮廷的事情,那些觸動心絃的傷心事,我實在不願再聽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對比喧囂的塵世與寧靜的山林生活,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追求。瓶添澗水、衲掛松枝的意象,描繪了山林中的清幽與超脫。最後兩句則直接抒發了詩人對宮廷事務的避諱,以及對過去傷心事的迴避,體現了詩人對平靜生活的渴望和對紛擾世界的拒絕。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