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賈誼舊居

楚鄉卑溼嘆殊方,鵩賦人非宅已荒。 謾有長書憂漢室,空將哀些吊沅湘。 雨餘古井生秋草,葉盡疏林見夕陽。 過客不須頻太息,咸陽宮殿亦淒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楚鄕:指楚地,即今湖南、湖北一帶。
  • 卑溼:地勢低下潮溼。
  • 殊方:異域,指與中原不同的地區。
  • 鵩賦:指賈誼的《鵩鳥賦》,鵩(fú)是一種不祥的鳥,賈誼以此鳥爲賦,表達自己的憂國之情。
  • 人非:指賈誼已逝,人事已非。
  • 謾有:空有,徒有。
  • 長書:指賈誼的《治安策》等長篇政論。
  • 憂漢室:擔憂漢朝的國運。
  • 哀些:哀歎之聲。
  • :憑吊,懷唸。
  • 沅湘:沅江和湘江,代指楚地。
  • 雨馀:雨後。
  • 古井:指賈誼舊居中的井。
  • 疏林:稀疏的樹林。
  • 見夕陽:夕陽的餘暉透過稀疏的樹林。
  • 過客:過往的行人。
  • 頻太息:頻繁地歎息。
  • 鹹陽宮殿:指秦朝的都城鹹陽的宮殿,代指古代的繁華已逝。

繙譯

在楚地這潮溼而偏遠的地方,我感歎著異域的風情。賈誼的舊居已經荒廢,他曾寫下的《鵩鳥賦》如今衹賸下人事已非的感慨。他雖有長篇的政論擔憂漢朝的命運,但如今衹能空自哀歎,憑吊著沅江和湘江的故土。雨後,古井邊長出了鞦草,樹葉落盡的稀疏樹林中,夕陽的餘暉透了進來。過往的行人不必頻繁地歎息,因爲即使是古代繁華的鹹陽宮殿,也已是一片淒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賈誼舊居的描寫,表達了對賈誼的懷唸以及對時光流逝、人事無常的感慨。詩中“雨馀古井生鞦草,葉盡疏林見夕陽”描繪了一幅淒涼的景象,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結尾提到“鹹陽宮殿亦淒涼”,將個人的感慨擴展到對整個歷史變遷的哀思,深化了詩歌的主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古代才子的敬仰和對歷史滄桑的深刻感悟。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