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即事二首

塞山行盡到烏延,萬頃沙堆見極邊。 河上月沉鴻雁起,磧中風度犬羊羶。 席箕草斷城池外,護柳花開帳幕前。 此處遊人堪下淚,更聞終日望狼煙。
拼音

注釋

幾荒:幾乎全部荒蕪了。 漢界:指唐代疆域。 “幾多”句:這句說,有名的人物都淪落在胡人統治的異鄉。 “諸侯”句:這句說,不少大官被扣留在異域,手持玉節,眼巴巴地望着我們的土地。 河湟:黃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一帶的地方,這裏借指失掉的邊地。

這組詩選自《寧夏古詩選注》(唐驥等選注)。唐自安史之亂後,逐漸走上衰亡的道路,吐蕃等外族乘機蠶食鯨吞唐朝的邊地,就連塞北屏障賀蘭山和衆多城池都已淪入異族統治者手中。這首詩就是當時政治狀況的真實寫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塞山:邊塞的山脈。
  • 烏延:地名,古代邊塞地區。
  • 萬頃:形容面積廣大。
  • 沙堆:沙丘。
  • 河上:河邊。
  • 月沉:月亮落下。
  • 鴻雁:大雁,常用來象徵遠方的消息或思念。
  • 磧中:沙漠中。
  • 風度:風聲。
  • 犬羊羶:犬羊的腥味,這裏指邊塞地區的荒涼和野性。
  • 席箕草:一種草,這裏指草已枯萎。
  • :枯萎。
  • 城池:城市。
  • 護柳:保護柳樹,這裏指柳樹。
  • 帳幕:帳篷。
  • 狼煙:古代邊塞報警的烽火,這裏指戰爭的信號。

翻譯

行至邊塞的山脈盡頭,到達了烏延,眼前是廣闊無垠的沙丘,延伸至天邊。河邊的月亮落下,大雁開始起飛,沙漠中的風聲帶着犬羊的腥味。城池外的席箕草已經枯萎,帳篷前的柳樹正盛開着花朵。這裏的景象足以讓遊人感傷落淚,更不用說聽到終日期待着戰爭的烽火信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荒涼景象和戰爭的陰影。通過「塞山」、「萬頃沙堆」、「河上月沉」等意象,詩人傳達了邊塞的遼闊與孤寂。詩中的「鴻雁起」、「犬羊羶」等細節,增添了邊塞特有的野性和荒涼感。結尾的「望狼煙」則深刻表達了邊塞人民對和平的渴望與對戰爭的憂慮,體現了詩人對邊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顧非熊

顧非熊

唐蘇州人。顧況子。少俊悟,一覽輒能成誦,工吟,揚譽遠近。性滑稽,好辯,頗雜笑言。常凌轢氣焰子弟,既犯衆怒,排擠者紛然,困舉場三十年。武宗會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間授盱眙主簿,厭拜迎鞭撻,因棄官歸隱,不知所終。或傳住茅山十餘年。有詩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