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愚

· 韓偓
深院寥寥竹蔭廊,披衣欹枕過年芳。 守愚不覺世途險,無事始知春日長。 一畝落花圍隙地,半竿濃日界空牆。 今來自責趨時懶,翻恨鬆軒書滿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欹(qī)枕:斜靠着枕頭。欹,傾斜。
  • 年芳:美好的春色,也指美好的年華。
  • 守愚:保持愚拙,不顯露自己的聰明才智。
  • 世途:指世間的道路,常比喻社會或人生的艱難險阻。
  • 隙地:空着的地方。
  • :劃分,這裏是照射的意思。
  • 趨時:迎合時勢,順應潮流。
  • 翻恨:反而遺憾。
  • 鬆軒:有松樹的屋子,常指書房。

翻譯

深深的庭院裏靜悄悄的,只有竹蔭籠罩着長廊,我披着衣服斜靠在枕頭上,就這樣度過美好的時光。 保持愚拙的本性,竟不覺得世間的路途艱險,在無事可做的時候,才察覺到春日是如此漫長。 一畝地大小的落花將那空着的地方環繞,半竿高的強烈日光照射在空蕩蕩的牆上。 如今自己責怪自己懶得去迎合時勢,反而遺憾那松樹下書房裏滿牀的書籍還沒讀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深院中的閒適生活和內心感悟。首聯通過描寫深院竹蔭中的悠閒姿態,奠定了全詩幽靜的氛圍。頷聯「守愚不覺世途險,無事始知春日長」,用對比的手法,傳達出詩人不追逐世俗,保持本真心態而感受到世間艱險難擾,同時在閒適裏對時光有了別樣的感知。頸聯「一畝落花圍隙地,半竿濃日界空牆」,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寧靜又充滿意趣的畫面,落花圍地、陽光照牆,充滿了詩意與禪意。尾聯詩人自責懶於趨時,又恨書滿牀而未深入研讀,表現出他內心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的糾結,既有超脫世俗的心志,又有難以釋懷的對學問、志向的追求。整首詩語言清新自然,意境淡遠,情感細膩而複雜 ,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和精神世界。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