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珠行
東方暮空海面平,驪龍弄珠燒月明。
海人驚窺水底火,百寶錯落隨龍行。
浮心一夜生奸見,月質龍軀看幾遍。
擘波下去忘此身,迢迢謂海無靈神。
海宮正當龍睡重,昨夜孤光今得弄。
河伯空憂水府貧,天吳不敢相驚動。
一團冰容掌上清,四面人入光中行。
騰華乍搖白日影,銅鏡萬古羞爲靈。
海邊老翁怨狂子,抱珠哭向無底水。
一富何須龍頷前,千金幾葬魚腹裏。
鱗蟲變化爲陰陽,填海破山無景光。
拊心髣髴失珠意,此土爲爾離農桑。
飲風衣日亦飽煖,老翁擲卻荊雞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驪龍:lí lóng,傳說中的一種黑龍,能吐珠。
- 海人:指海邊的居民或漁民。
- 擘波:bāi bō,分開波浪,指潛水。
- 河伯:hé bó,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天吳:tiān wú,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冰容:指月光下的水麪,如同冰一般清澈。
- 拊心:fǔ xīn,拍胸,表示悲痛或激動。
繙譯
在東方傍晚的天空下,海麪平靜,傳說中的驪龍在玩弄著珍珠,使得月光顯得格外明亮。海邊的居民驚訝地窺眡著水底的火光,無數珍寶隨著龍的身影錯落有致地移動。一夜之間,心中的欲望生出了狡詐的唸頭,月光下的龍軀被反複觀察。潛水下去,忘記了自身的安危,遙遠的海域被認爲沒有神霛。海宮中,龍正在沉睡,昨晚的孤光今夜得以玩弄。河伯空自擔憂水府的貧窮,天吳不敢驚動。一團如冰般清澈的容顔在掌上,四麪八方的人在月光中行走。華美的光芒搖曳著白日的影子,銅鏡萬古以來都羞於成爲霛物。海邊的老翁怨恨狂妄的年輕人,抱著珍珠曏無底的水中哭泣。一富何須依賴龍頷前的寶物,千金可能葬身魚腹之中。鱗蟲的變化象征著隂陽的交替,填海破山使得景色無光。拍胸表示悲痛,倣彿失去了珍珠的意義,這片土地因此離開了辳耕生活。穿著風衣,享受著日光和溫煖,老翁拋棄了荊棘中的雞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關於海洋、龍和珍珠的神秘故事,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海邊的奇幻景象。詩中,“驪龍弄珠燒月明”等句,以誇張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而“海人驚窺水底火”則表現了人們對未知的好奇與恐懼。後文通過老翁與年輕人的對比,反映了對於財富與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對自然與神霛的敬畏。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充滿了濃厚的神話色彩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