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堵法曹文明所畫匡廬圖

· 孫蕡
墨樵詩翁發垂耳,少年嗜畫今老矣。山雞野鹿是前身,每見青山樂忘死。 高堂醉掃匡廬巔,香爐縹緲生紫煙。我來一見似相識,彷彿偃臥彭郎船。 小孤魚肥春酒好,何當舉白醉五老,芙蓉倒影月出早。 與君同上樂天亭,令人夜喚琵琶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匡廬:即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
  • 香爐:指廬山香爐峯,以其形似香爐而得名。
  • 縹緲:形容煙霧繚繞,隱約不清的樣子。
  • 紫煙:指香爐峯上升起的雲霧,因其顏色近似紫色而得名。
  • 偃臥:仰面躺臥。
  • 彭郎船:傳說中的神仙彭祖的船,這裏指畫中的船隻。
  • 小孤:小孤山,位於江西省彭澤縣長江中,與廬山相對。
  • 五老:指廬山五老峯,山峯形似五位老人。
  • 樂天亭:可能指廬山上的一個亭子,以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命名。
  • 琵琶:一種絃樂器,這裏可能指琵琶聲。

翻譯

墨樵詩翁頭髮已白,垂至耳邊,年輕時喜愛繪畫,如今已老。他的前身似乎是山中的野鹿,每當見到青山就樂而忘死。

在寬敞的堂屋中,他畫出了匡廬山的巔峯,香爐峯上的紫煙縹緲升起。我一看到這畫,就像見到了老朋友,彷彿躺在彭郎的船上仰望。

小孤山上魚兒肥美,春酒香醇,何不舉杯暢飲,沉醉於五老峯的美景,看那芙蓉倒影,月亮早早升起。

讓我們一同登上樂天亭,夜晚讓人喚起琵琶聲,一同聆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墨樵詩翁對繪畫的熱愛及其畫作的生動傳神。通過「香爐縹緲生紫煙」等句,展現了畫中廬山的神祕與美麗。詩中「彷彿偃臥彭郎船」一句,巧妙地表達了觀畫時的身臨其境之感。結尾處的「與君同上樂天亭,令人夜喚琵琶聽」則增添了詩意與音樂的和諧,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藝術的熱愛及嚮往。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