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歸州
歸州城門半天裏,白雲晚向城下起。
市廛架屋依巖巒,婦女提罌汲江水。
巴山雪消江水長,城中夜聞灘瀨響。
客船樹杪鉤石棱,漁父雲端曬繒網。
家家蕪田山下犁,倒枯大樹燒作泥。
居人養犬獲山鹿,稚子縛柴圈野雞。
楚王臺高對赤甲,四時猛風長颯颯。
柁工鳴板避漩渦,櫓聲搖上黃牛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罌 (yīng):古代盛酒或水的器具。
- 灘瀨 (tān lài):急流衝擊的淺灘。
- 繒網 (zēng wǎng):漁網。
- 杪 (miǎo):樹梢。
- 柁工 (tuó gōng):掌舵的人。
- 鳴板 (míng bǎn):敲擊木板發出聲音,用以警示或指揮。
- 漩渦 (xuán wō):水流旋轉形成的渦流。
翻譯
歸州的城門彷彿懸在半空中,傍晚時分,白雲從城下緩緩升起。市集上的房屋緊貼着山岩而建,婦女們提着水罐去江邊汲水。巴山的雪融化後,江水變得更加寬廣,夜晚城中能聽到急流衝擊淺灘的聲音。客船似乎掛在樹梢上,船伕們正努力鉤住石頭的棱角,而漁夫則在雲端晾曬他們的漁網。
每家每戶都在山下的田地裏耕作,將倒下的大樹燒成灰泥。居民們養狗捕獵山鹿,孩子們則用繩子圈住野雞。楚王的高臺面對着赤甲山,四季中常有猛烈的風聲。掌舵的人敲擊木板以避開漩渦,櫓聲隨着船隻搖上黃牛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歸州城及其周邊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通過細膩的筆觸,詩人展現了城門高懸、市集依山、婦女汲水等生動場景,以及巴山雪融、江水漲潮、夜聞灘聲的自然變化。詩中還巧妙地融入了居民的生活細節,如耕田、燒樹、養犬捕獵等,展現了當地人的生活習俗。楚王臺與赤甲山的對峙,以及柁工避漩渦的緊張場景,更增添了詩的層次感和動態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歸州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