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行寄保昌縣丞童豫

· 孫蕡
碌碌復碌碌,馳驅半世爲鬥粟。去年臘盡江左邊,今春又駕江南船。 家貧每畏別離苦,不知攜累還顛連。炎雲四月關門道,青泥滑滑雜流潦。 黃梅雨裏鉤輈啼,瘦妻前僵子後倒。君時相見能相憐,自出牀頭官俸錢。 東家蹇驢覓借我,使我枯槁回春妍。貧賤結交常草草,多難逢君識君好。 不得與君長周旋,關門長望令人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碌碌:形容忙碌而無所作爲的樣子。
  • 馳驅:奔波勞碌。
  • 鬥粟:比喻微薄的俸祿。
  • 臘盡:農曆年末。
  • :乘,駕駛。
  • 顛連:困頓不堪。
  • 炎雲:炎熱的雲,形容天氣熱。
  • 滑滑:泥濘的樣子。
  • 流潦:路上的積水。
  • 鉤輈:鳥鳴聲,此處指杜鵑鳥。
  • :倒下。
  • 枯槁:形容憔悴。
  • 回春妍:恢復生機,變得美好。
  • 草草:匆忙,不細緻。
  • 周旋:交往,應酬。

翻譯

忙碌又忙碌,半生奔波只爲微薄的俸祿。去年年末在江的左邊,今春又乘船南下。 家貧常怕離別之苦,沒想到帶着家累更加困頓。四月的炎熱天氣,關道上泥濘難行。 黃梅雨中杜鵑啼鳴,瘦弱的妻子在前倒下,孩子隨後也倒下。那時你見到我,心生憐憫,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錢來幫助我。 東家的蹇驢借給我,讓我這枯槁的生命恢復了生機。貧賤之交常常匆忙,多難之時遇到你,才知道你的好。 不能與你長久交往,關前長望,令人感到歲月催人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貧窮官員的艱辛生活和與朋友的深情厚誼。詩中,「碌碌復碌碌」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無奈,也反映了他對現狀的不滿。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狀態,詩人深刻地表達了對貧窮和離別的恐懼。在描述家庭困境時,詩人運用了生動的自然景象和家庭成員的悲慘狀態,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最後,詩人對朋友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同時也流露出對無法長久交往的遺憾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展現了明代社會底層官員的生活實況和人情冷暖。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