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遼渡海二首

· 孫蕡
清詩字字盡琅玕,水底蛟龍夜起看。 未結柳船驅五鬼,又將蓬鬢犯三韓。 靈筌降夕通仙語,海屋添籌紀歲闌。 萬里封侯期可遂,春風笳鼓入長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琅玕:(láng gān) 美玉,比喻詩文的華美。
  • 蛟龍:傳說中的水中生物,比喻英才。
  • 柳船: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船,能驅邪避鬼。
  • 五鬼:古代傳說中的五種邪惡之鬼。
  • 蓬鬢:形容頭髮散亂,比喻生活困頓。
  • 三韓:古代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這裏泛指朝鮮。
  • 靈筌:(líng quán) 指靈驗的卜筮。
  • 海屋添籌:古代傳說中海屋中增加的籌,用來計算年歲。
  • 封侯:古代授予爵位的儀式,比喻功成名就。
  • 笳鼓:古代軍中樂器,這裏指軍隊的凱旋。

翻譯

這首詩字字如美玉般華美,連水底的蛟龍也在夜晚起來欣賞。雖然還未用柳船驅趕五鬼,但已讓蓬亂的頭髮面臨三韓的挑戰。夜晚通過靈驗的卜筮與仙人交流,海屋中增加的籌數記錄着歲月的流逝。期待着萬里之外的封侯之夢能夠實現,春風中笳鼓聲聲,軍隊凱旋進入長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功名的渴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詩中「琅玕」、「蛟龍」等詞語的使用,展現了詩人對詩文之美的追求和對英才的嚮往。同時,通過「柳船」、「五鬼」、「三韓」等典故,詩人巧妙地表達了自己面臨的困境和挑戰。最後,「封侯」、「笳鼓」等詞語,則寄託了詩人對功成名就的深切期望和對未來勝利的樂觀態度。整首詩語言華美,意境深遠,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