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嘉平二十四日鐙下偶成

· 袁華
歲晏蕭蕭風雨生,交年節近月書正。 杯盤羅列昏祠竈,鼓角悲悽夜捍城。 未獻椒觴陳雅頌,且分豆粥泛膏餳。 乞將得酒年逢酉,會見承平息戰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丙申: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這裏指的是明朝的一個特定年份。
  • 嘉平:農曆十二月的別稱。
  • 鐙下:馬鐙之下,這裏指在馬背上或馬旁。
  • 歲晏:年末。
  • 交年節:農曆新年。
  • 月書正:指農曆十二月。
  • 杯盤羅列:形容宴席上食物和酒杯擺放整齊。
  • 昏祠竈:指在昏暗中祭祀竈神。
  • 鼓角悲悽:鼓聲和號角聲顯得悲傷淒涼,常用來形容戰爭或緊急情況。
  • 夜捍城:夜晚守衛城池。
  • 椒觴:盛有椒酒的酒杯,椒酒是一種用花椒浸泡的酒,古代用於祭祀。
  • 雅頌:《詩經》中的兩個部分,這裏泛指詩歌或頌歌。
  • 豆粥:用豆子煮的粥,古代節日食品。
  • 膏餳:一種甜食,類似於糖漿或糖膏。
  • 得酒年逢酉:指在酉年(雞年)得到酒,這裏可能指豐收或喜慶的年份。
  • 承平:和平時期。
  • 息戰爭:停止戰爭。

翻譯

在丙申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我在馬鐙下偶然寫下這首詩。年末的風雨聲蕭蕭,農曆新年將近,月亮正照着十二月。宴席上杯盤整齊地擺放着,我在昏暗中祭祀竈神,夜晚的鼓聲和號角聲顯得悲傷淒涼,守衛着城池。雖然還未獻上椒酒並吟唱詩歌,但我已經分到了豆粥和甜美的膏餳。在這個豐收的酉年,我得到了酒,希望見到和平的到來,戰爭得以平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年末的景象,通過對風雨、節日、宴席和戰爭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厭倦。詩中「歲晏蕭蕭風雨生」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象,又隱喻了時局的動盪。後文通過對節日習俗的描述,如「杯盤羅列昏祠竈」和「豆粥泛膏餳」,展現了民間的生活氣息。結尾的「會見承平息戰爭」則是詩人對未來的美好祝願,體現了其對和平的嚮往和對戰爭的深刻反思。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