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涼鄒通守以詩寄予石龍次韻奉答

廿年求一見,萬里得相親。 明月寧無酒,青山實有鄰。 天垂南海闊,水漲北溪新。 不遂重簪盍,空慚滿面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廿(niàn):二十。
  • (níng):豈,難道。
  • 簪盍(zān hé):古代男子束發用的簪子,這裡指束發,引申爲相聚。

繙譯

二十年來一直想見一麪,如今在萬裡之外得以親近。 明月下怎能沒有酒相伴,青山旁確實有鄰居爲伴。 天空下南海顯得格外寬濶,水漲後北谿煥然一新。 未能實現再次相聚的願望,衹感到滿麪風塵的慙愧。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唸與相聚的渴望。詩中,“廿年求一見,萬裡得相親”展現了時間的漫長與空間的遙遠,而“明月甯無酒,青山實有鄰”則以景寓情,抒發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後兩句“天垂南海濶,水漲北谿新”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寬廣與清新。結尾的“不遂重簪盍,空慙滿麪塵”則流露出未能與友人重聚的遺憾和旅途的艱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厚情感。

烏斯道

元明間浙江慈溪人,字繼善。烏本良弟。與兄俱有學行。長於詩,意興高遠,飄逸出羣。尤精書法。洪武初得有司薦,爲永新縣令,有惠政。後坐事謫戍定遠。放還,卒。有《秋吟稿》、《春草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