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二首

· 孫蕡
扁舟夜泊潯陽岸,隱約香爐五老巔。 紅葉天燈飛鳥外,白蓮僧社斷猿邊。 蒼崖影合東林寺,銀漢光連瀑布川。 亦有宗雷違四想,千峯無路訪羣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扁舟:小船。
  • 潯陽: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稱。
  • 香爐:指廬山香爐峯。
  • 五老巔:指廬山五老峯的頂峯。
  • 天燈:這裏比喻紅葉在天空中的景象。
  • 僧社:僧人的居所或寺廟。
  • 斷猿:孤猿,指孤獨的猿猴。
  • 蒼崖:青黑色的山崖。
  • 東林寺:位於廬山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廟。
  • 銀漢:銀河。
  • 瀑布川:瀑布流經的河流。
  • 宗雷:指宗炳和雷次宗,兩位南朝時期的著名隱士。
  • 四想:佛教用語,指四種妄想。
  • 千峯:形容山峯衆多。

翻譯

夜晚,我乘坐小船停靠在潯陽江岸,隱約可見香爐峯和五老峯的頂端。紅葉如同天燈在飛鳥之外飄揚,白蓮盛開在僧人的居所旁,孤猿的哀鳴聲斷斷續續。青黑色的山崖與東林寺的影子交融,銀河的光輝與瀑布的流水相連。我也有宗炳和雷次宗那樣的隱逸之志,但卻無法找到通往羣仙所在的路徑,穿越那無數的山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廬山夜晚的靜謐與神祕,通過「扁舟夜泊」、「紅葉天燈」、「白蓮僧社」等意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詩中「蒼崖影合東林寺,銀漢光連瀑布川」一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結合,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結尾的「千峯無路訪羣仙」則透露出詩人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對理想境界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