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潯陽二首

· 孫蕡
幾欲香山尋九老,十年未辦草空貲。 蒼苔石鏡應涵月,白社蓮花想滿池。 世外叢林秋似水,天涯遷客鬢成絲。 黃蘆苦竹湓江岸,獨艤扁舟歲晚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潯陽:指在潯陽(今江西省九江市)停留。
  • 香山:地名,可能指某處風景秀麗的地方。
  • 九老:指九位老人,可能是指香山上的九位隱士或長者。
  • 草空貲:貲(zī),錢財。草空貲即指沒有錢財。
  • 石鏡:形容山石平滑如鏡。
  • 白社:地名,可能指某處寺廟或隱居之地。
  • 白社蓮花:指白社中的蓮花。
  • 世外叢林:指遠離塵囂的隱居之地。
  • 遷客:被貶謫的官員。
  • 鬢成絲:形容頭髮花白。
  • 黃蘆苦竹:指生長在江邊的蘆葦和竹子。
  • 湓江:即潯陽江。
  • :停船靠岸。
  • 扁舟:小船。

翻譯

曾多次想要去香山尋找那裏的九位老者,但十年過去了,我仍未能籌集到旅費。 想象着那裏的蒼苔覆蓋的石鏡,應該能映照出月光,白社中的蓮花想必已開滿了池塘。 那世外的叢林,秋天如同清水一般清澈,而我這個天涯的遷客,雙鬢已如絲般花白。 在湓江岸邊,黃蘆和苦竹叢生,我獨自停泊着小船,在這歲末的時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詩中,「香山」、「九老」、「白社蓮花」等意象構建了一個遠離塵囂、寧靜美好的隱居世界,而「草空貲」、「遷客鬢成絲」則反映了詩人的現實困境和歲月流逝的感慨。最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奈,展現了其內心的哀愁和對隱逸生活的深切渴望。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