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前一夕宗魯攜具泛舟中流月光澄徹千里如練命北部樂人合絲竹二奚童以南音佐之丙夜改席登臺暢飲主客鹹潦倒
古樹寒花夾細莎,玳筵銀燭照清歌。
城臨大陸飛霜蚤,舟放中流得月多。
鼓瑟似逢湘女下,抽毫如睹洛神過。
不緣別馬風期遠,誰解沙棠泛綠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九:農曆九月九日,古代重陽節,也稱爲踏秋節。
- 宗魯(zōng lǔ):古代人名。
- 具:船具,船的裝備。
- 泛舟:乘船漂流。
- 澄徹:清澈透明。
- 如練:像練水一樣。
- 北部樂人:北方的音樂家。
- 合絲竹:指合奏絲絃和竹管樂器。
- 二奚童:兩位年輕的樂童。
- 以南音佐之:演奏南方的音樂。
- 丙夜:指農曆九月九日的夜晚。
- 改席登臺:改變座位上臺。
- 潦倒:形容醉倒。
- 濡首:浸溼頭髮。
- 復泛舟:再次乘船漂流。
翻譯
在重陽節前一天的夜晚,宗魯帶着船具在江中泛舟,月光清澈透明,照亮千里江面如同練水。北方的音樂家們合奏絲竹樂器,兩位年輕的樂童演奏南方的音樂。在農曆九月九日的夜晚,他們改變座位上臺,盡情暢飲,主客們都醉倒在座,頭髮浸溼,再次乘船漂流,奏樂而歸。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重陽節前夜宗魯與樂人們的歡聚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古代人們在節日裏的快樂與放鬆。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月光澄徹如練、鼓瑟似逢湘女下等,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嚮往和讚美。整體氛圍優美,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古人節日歡聚的愉悅與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