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鴻臚以精舍借居竟不克往賦謝

典盡鸘裘易水潯,高臺何處問黃金。 一枝吾自安幽谷,全樹君猶借上林。 廡下伯鸞逃世念,壚頭司馬倦遊心。 亦知大廈堪棲寄,百遍寧辭抱素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虞鴻臚:虞姓的鴻臚寺官員。鴻臚寺是古代負責接待外賓和禮儀的官署。
  • 精舍:指精緻的住所或書房。
  • 鸘裘:(shuāng qiú) 古代一種華貴的皮衣,常用來比喻珍貴之物。
  • 易水潯:易水河邊,易水是河北省的一條河流。
  • 高臺:指高大的建築物或觀景臺。
  • 黃金:比喻珍貴或富麗堂皇的地方。
  • 幽谷:深邃的山谷,比喻隱居之地。
  • 全樹:整棵樹,這裏比喻整個家族或團體。
  • 上林:古代皇家園林,這裏比喻高位或顯赫之地。
  • 廡下:屋檐下,這裏指簡陋的住所。
  • 伯鸞:古代傳說中的鳳凰,比喻賢人或高潔之士。
  • 壚頭:酒店的櫃檯,這裏指平凡的生活環境。
  • 司馬:古代官職名,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
  • 大廈:高大的房屋,比喻高位或顯赫之地。
  • 抱素琴:彈奏無弦的琴,比喻隱居生活或高潔的情操。

翻譯

在易水河邊,我典當了珍貴的鸘裘,卻無處尋覓那高臺上的黃金之地。我自安於這幽靜的山谷,而你,卻依然借居在上林之中的高位。我寧願在簡陋的屋檐下逃避世俗,像伯鸞一樣,而在平凡的酒肆櫃檯,我這司馬的心已厭倦了遊歷。雖然我知道大廈之中有我棲身之地,但我寧願一遍遍地彈奏那無弦的素琴。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厭倦。通過對比自己的幽谷生活與虞鴻臚在上林的高位,詩人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鸘裘」、「高臺」、「幽谷」等,增強了詩歌的意象和深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珍視和對高潔情操的追求。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