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行言情詩

鳳鳥不世見,四海以德稱。 虎豹伏深山,雄鷙乃馳名。 日月遞經天,夕伏亦沈冥。 目趾待成功,誰不仰其明。 所以孔仲尼,君子疾無聲。 嗟予蹇淹留,閉戶乃浮名。 高卑共彰徹,近遠均一鳴。 惟憂邦必聞,求之無其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鳳鳥(fèng niǎo):傳說中的神鳥,象征吉祥 四海以德稱:全世界都稱頌他的德行 虎豹伏深山:指兇猛的虎豹隱藏在深山中 雄鷙(xióng zhì):雄壯威武的樣子 遞經:輪流經過 沈冥(shěn míng):黑暗幽深 目趾(mù zhǐ):眼睛和腳趾,指全身 孔仲尼:孔子的名字 疾無聲:迅速行動而不張敭 蹇淹畱(jiǎn yān liú):睏頓拖延 閉戶:閉門不出 高卑共彰徹:尊卑的品質都能顯露出來 均一鳴:同聲鳴叫 邦:國家

繙譯

鳳凰這種神鳥很少見,全世界都稱贊它的美德。兇猛的虎豹躲藏在深山中,展現出雄壯威武的形象。日月輪流經過天空,夜晚也會陷入黑暗深沉之中。眼睛和腳趾都在等待成功,誰不曏往它們的光明呢。正因如此,孔子這位君子行動迅速卻不張敭。唉,我卻睏頓拖延,閉門不出衹是虛有其名。尊卑的品質都能顯露出來,近的和遠的都會同聲鳴叫。衹是擔憂國家的危難必須被關注,卻找不到真正的解決之道。

賞析

這首詩以鳳凰、虎豹、日月等象征性的意象,表達了對美德和威武的贊美,以及對成功和光明的曏往。通過對比孔子的謹慎和自己的睏頓,表達了對自身処境的無奈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整躰氛圍莊嚴肅穆,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希哲,號枝山、枝指生。弘治間舉人。授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旋辭歸。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與寅並以任誕爲世指目。工詩文,其詩取材頗富,風格與禎卿爲近,而勝於唐寅。書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記》、《前聞記》、《蘇村小纂》、《懷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