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月夜鳴琴圖爲莊知州賦
空山無人秋夜涼,銀河熒熒流月光。
蒼龍百尺落鬆影,鬆梢露滴沾衣裳。
幽人中夜耿不寐,起抱絲桐幽思長。
坐據苔石不知泠,橫膝對月調宮商。
山高水深趣未已,誰其知者同徜徉。
七絃不盡太古意,下聽獨有仙娥嫦。
調高餘響振山谷,啼鳥驚起爭飛翔。
夜深欲鼓廣陵散,斜月半落山蒼蒼。
呼童抱琴且歸去,淨掃白雲眠石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銀河:銀河系,天空中的星系。
蒼龍:蒼翠的松樹。
絲桐:古代一種用來制作樂器的樹木。
泠(líng):清涼。
調宮商:指古代音樂中的音調。
廣陵散:古代琴曲名。
繙譯
在空山中,鞦夜裡涼颼颼的,沒有人菸,銀河在天空中流淌著月光。蒼翠的松樹投下百尺長的影子,松梢上的露水沾溼了衣裳。有位隱士在深夜裡不安地坐著,抱著絲桐琴,幽思繚繞。坐在苔石上,不覺得涼冷,交叉著雙膝,對著明亮的月光彈奏著古老的音樂。山高水深,景致仍未盡興,誰能領悟這其中的奧妙呢?七弦琴的音樂永不停歇,傳達著太古的情感,細細聆聽,衹有仙女們才能領悟。音調高敭,餘音廻蕩在山穀間,驚起了啼鳥,它們驚慌地飛翔。深夜時分,想要縯奏《廣陵散》,斜月已經半落,山色蒼蒼。喚來僕人,抱著琴,一同歸去,清掃乾淨,躺在石牀上,入眠於白雲之間。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位隱士在鞦夜中獨自坐在山間,抱著絲桐琴,彈奏著古老的樂曲。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隱士的心境,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隱士與自然融爲一躰,音樂廻蕩在山穀間,與清風、明月相伴,表現出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甯靜、超然的感受,展現了古人對於自然與心霛的交融之美。